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
3月5日上午,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的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一是加强由好奇心驱动,进行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二是加强由国家战略目标驱动,进行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三是加强市场驱动,进行应用型基础研究。
学问不能只看“有用无用”
王志刚部长这番话,不由得让人想起科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
据说,在19世纪50年代的某一天,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英国皇家学院做有关电磁学的演讲,新上任不久的财政大臣格莱斯顿听完后,一脸狐疑地问:“可是法拉第先生,这到底有什么用呢?”
今天我们都知道,法拉第的研究,对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们现在可能很难想象,他的研究,在当年也要被人质疑这有什么用?如果前沿研究因为看不出实际具体应用前景而被叫停,后来人类与电有关的许多发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只怕还要被延误很长时间。
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战略至关重要,它为科学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引;市场机制不可或缺,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科学研究就能够扎根现实、造福民生。尤其在当下,我们国家的发展亟待解决许多科技领域的“卡脖子”短板,基于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攻关行动,非常重要。
解决这些“卡脖子”短板,问题导向非常清晰,举国上下集中人力物力做一些攻关,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待,这也正是我国的体制优势。当年“两弹一星”的成功,就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许多一开始不一定有清晰的市场应用前景,有许多重大的发现,首先是基于一些科学家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酷彩官网中国法国酷彩官网》热忱,甚至就是满足自身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社会对他们的研究所谓“有用”或“无用”的判断,经常是一种致命的自
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性提高,必须在基础研究领域抓好人才的培养。国家教育部门决定在高校招生中实施“强基计划”,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这是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
但是,这些拔尖学生进校后怎么样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导师学术团队,做导师的科研助手,要求他们在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对这些进入“强基计划”的拔尖人才,在教育中淡化一点功利色彩,鼓励培养他们对探究未知的学术热情,这种好奇心,可能更为重要。
好奇心需要“终身”呵护
其实,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格,但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的压力,也由于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许多人的好奇心随着岁月会逐渐流失。
于教育而言,这是一种让人遗憾的缺陷,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中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性,尽管许多学生学习极其努力,考试成绩非常优秀,但他们的目光过多地盯着能发表多少文章,获得什么奖励,拿到什么课题等现实功利性事务中,一旦这些目标已经达成,他们的兴趣和心思,很快就会离开研究本身。
这些年我们科研人员数量不可谓不多,发表成果也极为丰富,但真正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还有待增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没有好奇心驱动,一味强调一些具体目标,恐怕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近年来,广大中小学在开展“双减”的同时,做好科学技术教育的加法,努力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不过,在中小学培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需要“终身”呵护。尤其是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后,通过通识教育,鼓励优秀拔尖人才有耐心、有条件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允许、鼓励他们基于好奇心读一些貌似“无用”的书,做一些貌似“无用”的探索,这对当下的高校,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事实上,好奇心驱动、战略驱动、市场驱动,对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缺一不可。正如王志刚部长在 “部长通道”接受媒体访问时所说,这样使得基础研究成体系布局、成系统推进,使得我们的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目标真正结合起来,而且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这些年,基础研究对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已经在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国家无论从科技体制改革还是教育机制创新,都已对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的路径提出了正确的方向。
相信一大批优秀拔尖科研人才,以富有想象力的探索热情从事基础研究,将成为我们民族创新不竭的源泉。
撰稿 /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翟永军
举报/反馈
责任编辑: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