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黄婉秋于2月18日因左上肺癌并肺内转移及并发症等,转入桂林市人民医院ICU治疗。《98堂》
目前,桂林市委、市政府已根据相关要求,成立了黄婉秋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由重症、肿瘤、呼吸、药学、放射、护理等科室的专家组成黄婉秋医疗救治专家组对黄婉秋进行全力救治。
电影《刘三姐》上映于1961年,在无数观众的心目中,“刘三姐就是黄婉秋,黄婉秋就是刘三姐。”在祝福黄婉秋“闯过难关”的同时,许多网友重温影片,感慨“60多年过去了,依然毫不过时。”
网友重温
“60年历久弥新,仍不过时”
1961年,由苏里导演、乔羽编剧、雷振邦作曲的电影《刘三姐》上映。山歌、风光、真善美智勇的人物交织在一起,使影片一经问世就轰动全国,在东南亚、欧美地区风靡一时,饰演刘三姐的黄婉秋也变得家喻户晓。
时隔62年,当黄婉秋病危昏迷的消息传出,网友们纷纷为她祈福:“三姐别走”,“黄婉秋奶奶撑住呀”。
其实,电影《刘三姐》一直没被遗忘。近年,影片的高清修复版在视频网站上线,许多网友打卡重温,“小时候可喜欢了,天天看,感觉看了有不下二十遍。”“当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看的,现在再看还是觉得好好看。”“如果有语音评论功能,信不信很多家伙会在这里唱山歌?”
除了片中脍炙人口的山歌,刘三姐这一艺术形象,也让60多年后的观众看到了时代性与新意。“她机智勇敢,勤劳善良,简直就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代表。”“人美歌靓、不畏强权、勇敢坚定、智慧机敏,这才叫大女主啊。”“小时候没看懂,长大后才真的懂了,60年了,依然历久弥新,毫不过时。”
17岁与刘三姐结缘
黄婉秋自述“自豪又惶恐”
重温《刘三姐》,很多观众惊叹:“黄婉秋当时居然只有17岁。”据报道,黄婉秋出生在桂林,13岁开始学习桂剧,17岁时被《刘三姐》剧组选中,最初饰演“小舟妹”一角,几经调整,成为“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曾回忆,从小学习戏剧,第一次接触电影表演,她遇到不少难题。“我的表演总带演戏曲的痕迹,一伸手就翘兰花指,导演就说‘你这是拿瓜子啊’。笑嘛不敢露牙齿,走路也拘谨得很,这不是‘刘三姐’的性格。表演场地小,出镜快慢都有讲究,真是上也不行,下也不行,左也不行,右也不行,很难把握好尺度。”好在,她很快调整了心态,放开了去表演,效果反而越来越好。
2019年,黄婉秋曾在中国文艺评论峰会上说道:“大家经常称我为刘三姐。我很自豪,同时也很惶恐。自豪的是,大家称我为刘三姐,是对我演出角色的认可;惶恐的是,我时时刻刻担心我能不能像电影中的刘三姐那样始终爱憎分明、智慧活泼,担心自己能不能像电影中的刘三姐那样始终用山歌表达对人民的热爱、对善良的歌颂、对丑恶的鞭笞。”
她表示,此生把传承“刘三姐”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人民歌唱。
一家三代“刘三姐” 为人民唱歌
电影《刘三姐》走红后,黄婉秋回到桂林,进入桂林市彩调剧团继续演出舞台剧。20世纪80年代,她逐渐把传承“刘三姐”文化作为工作重心。
在2019年中国文艺评论峰会的发言中,黄婉秋说道:“刘三姐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我认为就是为人民歌唱,就是‘用山歌唱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在她看来,山歌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是标注着鲜明地方印记的精神基因和情感寄托,山歌是劳动人民创作、劳动人民歌唱,抒发的是劳动人民的情感,深受劳动人民欢迎,是真正的人民的声音。
但她也感受到,“时代前进了,艺术也要前进。为人民歌唱,也要有新的内容。”为此,她创办“刘三姐艺术团”,打造了“歌仙,刘三姐”,用于展示刘三姐文化及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只要在桂林,我几乎每天到景观园表演。”
“刘三姐”文化在黄婉秋家中也在传承,女儿和两个外孙女都成为接班人,祖孙三代“刘三姐”曾同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