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so体育》三次会议即将召开。一年来,代表和委员们访民意、听民声、汇民智,积极履职调研。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是一位持续关注科技创新的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奋战在科技创新一线,关注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经过广泛的走访调研,孙东明准备将自己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准入机制”等方面的建议,带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孙东明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带领团队在半导体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过去一年中,孙东明进行了十多次调研活动,走访了20多家中小型民营企业。最近,他再次来到一家位于辽宁沈阳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进行调研,这家从事精细化工的企业有6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科研人员,是一家典型的技术型企业。
作为科研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在科研攻关过程中,孙东明深刻体会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对于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以及辽宁省都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的政策措施。而调研中孙东明发现,辽宁省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9万家,其中不少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可能会因一些技术之外的原因,而影响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沈阳浩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刘洋:我们企业是产值刚刚过亿这样的规模,但是有时候在申报材料的时候,就因为财务审计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财务专家可能会看我们的产值太小。
除了财务的准入门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资金配套的一些规定,也让中小型民营企业有时会面临“项目申请下来了、却吃不下去”的窘境。
全国人大代表 孙东明:我们知道有些专项要求“一比三”的比例,比如国家拨款的研发经费是“一”,企业自筹的研发经费是“三”。
沈阳浩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刘洋:比如我要申请一个三百万元的项目,往往这个配套资金达到将近一千万元,这个额度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拿这么多费用,对企业的运转来说压力还是非常高的。
经过一年来的走访调研和深入思考,孙东明就“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准入机制、资金支持方式、评价体系、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准备带到今年的两会上。
全国人大代表 孙东明:我们在给国家提出相关建议的过程中,也要对国家负责,让国家的科技资金用到刀刃处,真真切切地能够促进我们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so体育
本报记者 王辅臣 【编辑:朱文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