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应妮)连片的油菜花海、整齐的田埂、欢跳的孩童……眼前一幅乡村田园美景。当你把目光偏转一些,还会看到咖啡厅、精酿馆、艺术工坊、文创商街等休闲业态,以及国家地理等品牌的入驻。这,就是位于四川德阳市旌阳区红伏村的“红光印象”,一个在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上做出具体实践的案例。
特色研学教育实践乡朴美学
“我们的乡村本土化的艺术性改造就应该是当地人群服务的。”袈蓝文化产业集团西南区域总经理曹荣平说。
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这条路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侧重。唯一不变的是,是根据乡村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地实践和振兴。这也让乡村振兴走出城市给予乡村的怪圈,而是让城市业态与乡村相融合,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作为红伏村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红光印象聚焦农、养、学、艺四大核心产业,打造头部IP+新农人的研学教育产业集群,基于红伏村的特殊历史,红光印象的第一步是从建筑设计开始的。
区别于传统川西民居,红伏村保留了很多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特的历史居所,改建时在乡村建筑原有风貌上进行了乡朴美学设计提升。红伏村多处老建筑含有拱形造型,改建时将其作为红伏的历史符号保留并加以延续。
红伏村特有的无支撑拱形造型,保留并加以对称应用到新的构筑中,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发展。曹荣平指出,“新”为“旧”建筑所重新建立的空间边界,将过去的时间重新引向现实。
从建造过程开始,到融入乡村生活的文化经营,“新”与“旧”共同构造了生活场景的舞台,新建的室内墙体、陈设等设施,尽量以弱化的工业产品形式,为传统建筑划定时间的边界,并形成当代新功能的调节机构,从而使空间具有了延续和发展的当代地域生活体验。在这样的改造下,一个新的建筑群在红伏村拔地而起,平常去红光印象遛弯也成为周围村民的重要娱乐活动。
3月底,2023首届新兴国家影像传媒文化论坛在中国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及菲律宾马尼拉拉开帷幕。12场论坛在红光印象研学教育基地举行,成为田园里的一场国际实践。
中国国家地理公司中心副总裁、执行制片人王泽禹选择在红伏村创办了中国国家地理影视的创作中心。他坦言:“这里让我对中国的新乡村有了更新的认知,真正看到乡村发展与改变的一个实际案例。”未来将会举办更多跟文化相关的活动,除了论坛,还有寒暑假的创作夏令营、影视创作夏令营以及各种展映和文化交流活动。
本着共创的理念,红光印象就像一个蜂巢,吸引了城市里的企业和商家进入乡村,共同建设新的家园。以研学教育为特色,聚焦农、养、学、艺四大核心产业,打造集农艺研学、田园康养、亲子&研学、艺术共创于一体的产城融合聚集地,定位于“都市田园·活力乡村”。
同时开展“FUN野!”营地派对、“一起来秋游”少儿研学季、“稻生一”研学实践活动、“花样年华”花艺美学活动等系列研学旅行活动,从而提高红伏村乡村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活潜在客群。在一系列组合拳之下,红光印象像一朵瑰丽的芙蓉花盛开在西南大地上。
引入外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模式先行。目前,“红光印象”的探索形《万博体育全站官网APP》成了“政府顶层引导+集体经济主导+社会资本投资+村民全体受益”的发展新模式,由政府引导组织产业园区规划,吸纳社会资本袈蓝集团共创共享,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实施全域覆盖文商旅项目。
在这一模式下,既解决了以往单一模块执行时,各个模块衔接的断层,同时也回归乡村的本质,让包括村民在内的每个人都成为项目的一部分,积极为乡村产业振兴发挥作用。
在这一模式的构建下,“红光印象”现已呈现红光艺术馆、村史馆、染云美院、红光牛在内的美育学堂,袈蓝咖啡、三尺集、守艺人工坊在内的文创街区,以及全景国家地理、真实影像、博物探索学校、红光袈宴、林栖·袈舍、香料王国餐厅、绿色星球热植烘焙馆、西坡、牛啤堂、袈圆里在内的研学教育核心区,基本呈现红伏村“美好生活先行区”的预期发展格局。
目前,红伏村已获得2020年四川省名村50强、四川改革创新名村、2019年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中国乡创地图乡村振兴创新示范村等荣誉。这一系列荣誉既验证了红光经验的可行性,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独特的案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