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彩客网完整比分即时比分

  最近,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练心眼子”的风潮,不少网友试图通过“做题”,学会用高情商处理日常生活或职场中遇到的尴尬局面,从而达到既不让别人的话“掉地上”,也不让自己吃“哑巴亏”的境界。 对此,心理咨询师杨译杰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心眼子练习”通过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讨论严肃的议题,让大家得以用戏谑化的方式去正视困惑、化解难题。

  “心眼子练习题”引围观 回答类型自成派系

  “心眼子”同“心眼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其的解释包括“思维能力”,如:他有心眼儿,什么事都想得很周到;还包括一个含义是“对人不必要的顾虑和考虑”:他人不错,就是心眼儿太多。

  生活中,人们也往往喜欢用“缺心眼”来形容一个人情商低、做事没眼力见、不够圆滑。

  从对“心眼子”的解释来看,这个词带着极其微妙的分寸,有时甚至还会有一些贬义色彩。因此,如何拿捏好“心眼子”也是一门学问。

  就在最近,某生活类平台上出现了一大批主打“高情商/口才训练”的博主,他们持续更新“心眼子练习题”,等待网友在评论区作答讨论。

  北青报记者发现,这些“心眼子练习题”通常会先设计出一个简短的情景对话,网友需要思考的是,如果置身语境,如何高情商“破局”。

  从“刚下班,领导突然给你打来电话,问你现在忙不忙,你怎么回复?”到“和别人吵架,对方一直说‘对对对’,你该怎么回复?”“当你拿起一件衣服,营业员说这件衣服很贵,你确定要试?你会怎么说?”对话场景几乎囊括了职场和学校生活、恋人情感交流以及陌生人之间的社交等方方面面。

  其中,浏览量较高的一道心眼子练习题是:试想你正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涂口红,同事突然过来说:“你这口红和我前几天丢的那个好像啊。”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高情商回复?

  评论区中,网友们各出奇招,不同的回答类型竟自成派系……

  “直给组”简单明了:“那你可别偷我的”再配上惊恐表情,直接打同事一个措手不及。

  “阴阳怪气组”表示:“哦,是吗?可别过几天你的找到了,我的又丢了。”隔着屏幕,都能听出语调中的抑扬顿挫。

  “真诚组”则是在夸赞对方的同时还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是吗?你眼光不错啊,咱俩审美一致。”

  还有“诚实坦白组”会直接说出自己的心理:“最近我在练习心眼子,你说话注意点儿。”

  而“窝囊组”则主打一个卑微:“求求你不要偷我的口红。”“求求你不要再说了。”

  但最令人哭笑不得的当属“菜叶组”,不管上文是什么,一句“你的牙上有菜叶”,直接粉碎尴尬局面。《彩客网完整比分即时比分》

  职场避“坑”“多个心眼,别逞能”

  在五花八门的“心眼子习题库”中,职场哲学备受关注。无论是领导“压榨”,还是同事刁难,“回怼”的要义都在于既不能直接冒犯对方,也不能过于卑微,而是要以一种圆滑的方式化解。

  甚至有博主专门总结出了“职场小白必备话术”和“心眼子套路”。比如要把“不好意思”常挂嘴边,“不与傻瓜论长短”,话里话外“常年卖惨”,“时刻体现自己又穷又忙”。

  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石榴(化名)对此深有体会,“近一年来,我感觉周围有很多坑。”石榴说,她“亲身涉险”后总结出了一个避坑基本法则:“多个心眼,别逞能。”

  刚进公司时,石榴还只是个普通的编辑,不管是做策划还是内容,都得到了一致好评,领导也认可了她的能力。后来,石榴如愿升职。但自那之后,她发现,想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却变得很难。

  “因为当你职级升高以后,很多事情就不是你自己能左右的了。”石榴说,和最初独立完成内容策划不同,升职以后,再策划一个内容,就变成了团队的事情:下面要有人执行,上面要汇报,而且还要与其他部门对接,这时,对接的部门往往会成为特别大的阻碍,有人“挖坑”就变得常见。

  曾有一次,领导让她统计月度数据,这项工作本来需要一两个小时完成,但石榴平时就有整理数据的习惯,因此提早交了上去。没想到领导又给她布置了新的任务。“所以领导交代了工作后,你别逞能,也别冒进。”石榴总结说,如果领导在工作群里布置任务,一定要马上回复“收到”,领导需要从这样的快速反馈中鉴定你的执行力。但任务什么时候完成是另一回事。

  石榴说,自己的心眼子也是在摸爬滚打中练出来的,都是“吃一堑,长一智”。

  低情商焦虑 网友互教“如何回复”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社区网站豆瓣上,也有无数年轻人正在为“低情商危机”而抱团互助:“不知道如何回复”小组就是其中之一,创立三年来这个小组已聚集了27万多名“啊sir”(answer的谐音)。而与之同类型的还有“低情商互助会”“情商提高小分队”和“社交能力复健”等小组。

  夏洛(化名)是“不知道如何回复”小组的组长,在她看来,“心眼子练习”虽是当下的流行词,但其实这一现象并不新鲜。和“心眼子练习题”所预设的场景不同,“不知道如何回复”小组的求助都是真实发生的,并且他们多数时候不会把问题直接抛出来,而是会先假设一种回答,然后请网友分析这一回答是否合理。“可以理解为发帖人是一个没什么心眼儿的人,我们一起来帮他把这个心眼儿补上。”夏洛说。

  小组的创立缘于夏洛的一次求助经历。当时,夏洛的朋友向她发送了很多自己偶像的照片,然而,夏洛对这位明星并不感兴趣,却又不想浇灭朋友的聊天兴致。“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小组,专门教人如何回信息。”夏洛这样想,小组由此创立。

  彼时,组内成员并不多,帖子回复寥寥,直到夏洛发布了第二篇求助帖,小组队伍才突然壮大起来。那时,夏洛的网课即将结课,助教给她发来了一大段话,“不像是复制粘贴的,读起来也挺真诚,但明显能领会到他就是想让我续费。”于是,夏洛再一次陷入不知如何回绝的焦虑中。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篇求助帖引来了巨大流量,网友们纷纷留言给她建议,很多人都表示,如果回绝得比较暧昧,助教仍会“不依不饶”。最终,夏洛明确地说出不考虑续报课程,同时也对助教的照顾和关心表示了感谢。这番说辞果然奏效,她后来再未收到对方的推销。

  夏洛还观察到,小组里的大部分求助帖都是在线上聊天时遇到的难题。不同于线下交流的即时性,线上回复允许有时间差,甚至能撤回,基于这些特点,大家希望琢磨出一个委婉而友好的“完美回复”再回应。

  有趣的是,随着时间推移,组内成员的困惑每年总是循环往复。

  “每年一到求职季,大家关注的都是如何回复HR,考研季来临就是如何回复导师。”夏洛说,如今,她也已经摸索出一套回复经验:对方是上司、长辈、师长等,就先说“谢谢”“辛苦了”等礼貌用语;回绝约会、请求的话,有时想“理由”敷衍过去也是一种礼貌,“很多帖子都在问应该如何拒绝别人,其实大部分网友给出的推脱理由都是假的,大家可能对此有心理负担,但我觉得这种情景下,撒个小谎也没有什么。”

  关于“低情商焦虑”这件事,夏洛觉得,现在年轻人普遍存在过度担忧,“心眼子练习”虽有存在的意义,但若每天都练习却也有些夸张。因为,别人的间接经验无法取代我们的直接经历。

  “实习时我就发现所有人讲话都是一个样子,什么‘好滴’‘宝宝在吗?’‘辛苦啦+发光的红心emoji’……”夏洛认为,表达可以反塑一个人的思维,过度模板化的回应反而会淹没每个人讲话的特色。但其实,大家看待同一件事情,即便想法一致,也会有不同的表达,而这才正是语言的魅力。

  “虽然创立小组的初衷是帮助大家回复问题,但现在,我倒希望组员们有一天能退出小组,顺利‘结业’。”夏洛直言,“我们不能一直依赖网友,不如多尝试自我表达。说错话没那么可怕,况且我们后续还有机会弥补。”

  对话

  以戏谑的方式破解社交难题

  心理咨询师杨译杰在接受北青报采访时表示,“练习心眼子”虽然听起来不那么“高大上”,却恰恰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中个体面对的困惑处境。

  北青报:如何看待“心眼子练习”这一现象?

  杨译杰:社交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背后既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社交经验不足的现实困难,也包含着东方文化强调隐忍,倡导回应要积极向善的传统理念,而“练习心眼子”恰好能把这些宏大命题进行拆解,从而让大家以十分轻松的心态去思考和解决当下的问题。

  北青报:年轻人进行“心眼子练习”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杨译杰:首先,参与“心眼子练习”的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原因就在于年轻人刚从学校和家庭步入职场和社会,在这些陌生、全新的社交场合中,人与人之间虽然有连接,但并不紧密,而且也很容易遇到“来者不善”的情况,而年轻人先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这便是他们需要“练习心眼子”的一大原因。

  其次,当代年轻人缺乏一定的同伴效应。过往,我们生活在大家族之中,不难从身边人的交往实践中习得经验。特别是当出现冲突时,我们可以观察普通人是如何解决家庭和邻里纠纷,怎样表达不满,以及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

  现代化社会,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上人们在校受教育时间特别长,学校中也有教导主任、老师帮助维护秩序,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以接触到同伴榜样和示范,也就是缺失一种行为参考。

  此外,“心眼子”更接近生活中的小智慧,而非“大道”,这些小智慧往往很难在教育中“现身”。而且,我们的文化、社交礼仪和规范从整体上可以称作圣贤文化,也就是劝我们向善,以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样的美德做参考,做出积极正面的回应。

  所以从整体上看,主体教育也缺乏如何教人直接地表达拒绝与不认同,表达愤怒和不满的部分。因此,“心眼子练习”是有现实需要的。

  北青报:靠“心眼子练习”是否真能解决问题?

  杨译杰:我认为,对于当代大部分人来讲,情商的练习都是必需的,也是多多益善的。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世界远远比过去复杂得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回应的频率、速度等等都比过去那种鸿雁飞书要求更高。

  现在风行的心眼子练习其实是通过一种非常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讨论严肃的议题,大家以戏谑化的方式去正视困惑,化解难题。并且,这种形式让需要情商训练的这些人互相发现彼此,他们会明白,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人都有社交困难和低情商焦虑,不再感到孤单之后,反而能明显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仅从这一点上,心眼子练习的作用就已经达到了。

  但我也发现,大多数的练习帖子从严格意义上讲,与其说是帮助别人练习心眼子,不如说是利用这个热点话题去传播段子或是在“抖机灵”。这些唇刀舌剑、过度揣测之后充满心机的言说,实际上落到现实生活中的互动里,可能会妖魔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北青报:“心眼子”练习也已经衍生出了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惯用话语,关于这一点,您有怎样的思考?

  杨译杰:我觉得这个部分恰恰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些话语的价值就在于大家回应的都是自己的生活。这些回应包含了他们在某个场景中真实体验过的情感,哪怕经过文字修饰,但话语背后的逻辑是他自己的。这个部分也可以看作是非常典型的同伴示范和督导。

  另外,示范的人足够多了,就相当于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坐标系进行参考,我们大概就会明白自己在群体之中处于哪个位置,明确在社交关系中的风格和发展方向。

  心眼子练习的可取之处就在于留言区互动的部分。我们能和足够多有同样诉求且处于同样艰难之下的人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比过去人们靠学习情商类课程或阅读相关书籍来解决社交问题要进步很多。

  文/本报记者 王婧懿 张子渊 实习生 王欣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