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口3月17日电 题:探访海南红树林:生态修复再造“海上森林”
记者 王子谦
椰影婆娑,海风阵阵,家住海南文昌八门湾的自媒体“网红”赖广业刚刚拍完赶海视频。他镜头中的海湾,大片人工种植的红树林长势喜人,鹭鸟飞过似轻盈起舞。
“几年前,这一大片红树林是看不到的,都是鱼塘虾塘。”赖广业说,自从近年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家乡的景色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鱼虾也多了起来,拍摄内容更加丰富。”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上森林”美誉。
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彩票123计划软件下载最新版》区。地处热带的海南岛,红树林经历了从破坏到保护的历程。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的重视和行动,“海上森林
在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红树林随着潮起潮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低潮时根系裸露,纵横交错;涨潮时海水漫过根茎,海面上一片翠绿。据了解,该公园的湿地资源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3类,是集红树林、海草、珊瑚礁三种典型海洋生态最齐全的滨海湿地,有红树林树种21种,占全国红树林品种的50%以上。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幅图景。陵水县黎族自治县副县长王祺霖介绍,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村和黎安潟湖内,早期海岸带周边高、低位虾塘密布,海上渔排养殖混乱,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潟湖,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
陵水县湿地恢复工作自2016年开始,截至目前已投入7.6亿元进行生态修复,拆除潟湖渔排700余户,完成清退潟湖周边陆域养殖场7788亩。经过大规模补种,红树林重现生机。“水变清了,鱼比以前多了,过去白鹭非常稀少,现在成群光顾。”陵水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湿地管护中心管护队长王智强观察到,红树林已经出现了沙虫(学名方格星虫),“它需要非常清澈的水质,没有污染才能生长。”
在治理的同时,该县通过依法补偿、引导深海养殖、岸上就业等方式,协调生态修复和村民经济利益。王祺霖说,该县对养殖鱼虾塘退塘地块所涉及的经济社或村民个体,采取签订生态直补补偿协议方式进行补偿,生态补偿金标准为每亩每年1000元,每三年每亩递增10%,补偿年限为20年。此外,村民还能参加生态管护获得一份收入。
陵水的海岸带修复已见成效,其他沿海市县修复工作紧张进行。记者在位于文昌市八门湾沿岸的东阁镇看到,去年种下的红树长势良好。登上观察塔远眺,红树林从岸边一直向远方绵延。
文昌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是台风登陆的主要区域之一,海岸带、红树林是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重要屏障。文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黄鸿山说,该市八门湾区域虽划定了红树林保护区,但一直以来有大量养殖鱼虾塘存在,粗放式的养殖挤占和排污行为造成红树大量减少。
为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文昌市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先后投资数亿元修复海岸带,先后对保护区内7629亩养殖池进行补偿回收,红树林湿地重建和恢复面积达到2807.7亩。
红树林修复对技术要求颇高。文昌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承建方、中海工程建设总局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吕进说,红树补种前需将鱼虾塘平整,清理腐烂淤泥,“红树林位于潮间带,对标高也有严格控制,设计标高在+1.0米,经过多次观察定在了+0.95米。”
消失只在须臾,恢复却需要时间。黄鸿山坦言,红树生长缓慢,大面积修复除资金压力和协调村民经济利益外,还要面对气候、潮水等自然因素对红树的破坏。文昌市已建设海域环境和红树林生态综合监测系统,对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民众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八门湾沿岸村民自发参与到红树林的保护之中。”文昌市文阁镇良丰村党支部书记符史培说,红树林修复后,海岸带生态环境好转,增加了当地渔民出海捕捞以及渔家乐、农家乐等营业收入,“家门口”的生意越来越好。
记者从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了解到,截止2022年底,海南省通过中央资金生态修复项目,全省新造修复红树林面积达10758.5亩。
随着海岸带重现“海上森林”,文昌市有了一笔可观的资产。“红树林增加了海洋碳汇储量,未来能够进行交易,碳汇收入可用来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黄鸿山向记者透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