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行长助《ka彩乐园app下载》手
国发集团拟增持不低于3亿元
1月8日,苏州银行公告显示,该行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发集团”)计划自2025年1月14日起6个月内,增持苏州银行股份不低于3亿元。
公告显示,国发集团此次增持计划不设价格区间,资金来源为其自有资金。对于此次增持的目的,国发集团称是基于对苏州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资料显示,国发集团前身为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以金融投资为主业的国有控股公司,由苏州市财政局100%持股。
这并非国发集团近期首次增持苏州银行。去年9月19日至10月8日期间,国发集团就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了约1477.52万股苏州银行股票,占该行总股本的0.40%。
据统计,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国发集团累计增持苏州银行1.036亿股股份,截至本公告日合计持有该行537018488股股份,占截至2025年1月7日该行总股本的14%,是苏州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事实上,2019年8月苏州银行A股上市以来,国发集团通过大宗交易增持、无偿划转受让、集中竞价增持、可转债转股被动稀释等,将持有苏州银行股权的比例从9%增加到如今的14%,累计权益变动达到5%。
中高管携家属增持
值得一提的是,为苏州银行“补血”的并非只有大股东,早在一个多月前,该行的中高层就“拖家带口”地增持了苏州银行。
去年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随后苏州银行在官网发布了关于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自愿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
公告显示,增持主体包括董事长崔庆军、行长王强等共计12名管理人员,计划自2024年11月18日起至12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购买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合计增持不少于360万元人民币的股份。
目前这一轮增持已经实施完毕。据该行公告,截至11月28日,该行董监高成员累计增持本行股份60万股,占本行最新总股本的0.0159%,增持金额合计464.03万元,达到本次增持计划金额下限的128.90%。
另据苏州银行披露,除增持计划中负有增持义务的人员外,还有部分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也加入增持。11月18日至11月22日,上述人员从二级市场一共买入了150.57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7.58元至7.84元,按照平均价测算增持市值超过1100万。
亮眼业绩和“隐忧”
频频增持的背后,是市场对苏州银行业绩表现认可。
据苏州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6771.84亿元,较年初增加753.42亿元,增幅12.52%。经营能力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2.89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79亿元,同比增长11.09%。
纵观同期17家A股上市城商行,有13家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4家出现负增长,苏州银行营收增速排在11位;净利润则以双位数增长排名第4位。
总体来看,苏州银行的业绩表现还算平稳,但拉长时间线可以发现,该行业绩增速已大幅放缓。
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苏州银行的营收分别为94.24亿元、103.64亿元、108.29亿元、117.63亿元和118.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21.8%、9.97%、4.49%、8.62%、0.88%;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4.73亿元、25.72亿元、31.07亿元、39.18亿元、46.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31%、4%、20.79%、26.10%、17.41%。
而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苏州银行的营收增速已经放缓至1.1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已降至11.09%。
拆分营收数据可以发现,报告期内,占该行总营收超六成的利息净收入达到59.76亿元,同比下滑6.5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27亿元,同比下滑16.26%;其他收益更是从2023年三季度末的1.61亿元下跌至0.47亿元,下跌幅度达到70.81%。
此外,尽管该行报告期内的总体营收实现了同比微增1.1%,但由于个人经营贷款规模的显著下降,导致个贷规模罕见地出现了缩减。
具体而言,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苏州银行的个贷规模为919.9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了5.55%。据了解,苏州银行个贷规模大幅下滑,主要源于个人经营贷款减少了近53亿元,降幅达12.06%。
与此同时,该行的个贷不良率却出现上扬。数据显示,截至前三季度,苏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约11.20%,尤其是个人贷款和垫款的不良贷款金额更是激增约26.93%,使得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33%,较上年末上升了0.31个百分点。
对于个贷规模缩减及不良增长较多的原因,苏州银行方面表示,这主要是受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客户生产经营压力增加,扩张、投资意愿不强,信贷资金需求有所下降。此外,低利率环境下,市场对头部低风险客户的竞争较为激烈,存量博弈现象加剧;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影响了个人的偿债能力,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苏州银行人事变动频繁。2023年经历了涉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近30人的人事变动;去年董事、董事长,两位副行长等高管任职资格先后获批。
新年伊始,面对股东的信任、内外的一系列挑战,苏州银行将有怎样的表现?北青金融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