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亲自来到中国时,我发现真实情况和西方媒体描述中的对中国的固有印象有很大区别,但很不幸,此前我们只能通过西方媒体来了解中国。“我希望用我的镜头和文字给我们国家的人们描绘出真实、客观、立体的中国,让他们也学习中国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行程结束之后,《巴基斯坦观察家报》首席数字编辑萨伍德·费萨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还表示,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智’造了不起”
作为“走读中国”中外网络媒体交流活动山东站的一环,外国媒体记者代表团首站来到青岛,参观了中车四方,一窥“高铁梦工厂”的真容,走访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并《168极速赛车在线计划》海尔集团,看中国制造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蝶变为“中国智造”。
中车四方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也是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走进中车四方的高速动车组总装厂房,整齐排列在组装台位上的一辆辆橙红色涂装动车组车厢极具视觉冲击力,瞬间吸引了外国记者们的注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正在制造的高速动车组,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CR400AF-Z。完成制造后,它们将以高达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飞驰在广袤大地上。截至目前,中车四方已经制造了超过1600列动车组。一连串的数字让外国记者们不断惊叹。他们纷纷拿出手机与正在组装制造的高铁动车组合影,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刻。
在中车四方厂内的存车线上,完成组装制造的一列“复兴号”智能动车组CR400AF-Z和一列新型城际市域智能列车CINOVA2.0整装待发。据了解,“复兴号”旅客车厢内的灯光、温度、气压波动等,均可根据外部运行环境自动调节,同时,动车具备智能运维功能,采用先进的智能感知、智能诊断等技术,实现列车状态智能感知、故障智能诊断和车辆智能维护。而新型城际市域智能列车更是应用了“数字孪生”技术。通过Smartcare“数字列车”服务平台,列车全寿命周期检修维护成本可降低30%以上。
外国记者们登上列车后,很快就进入了自拍“打卡”模式,希望记录下这里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在车厢里兴致勃勃地体验无线充电、乘客人机智能交互等服务功能,并进入了驾驶舱,在驾驶位上摆起了造型。科技智能的列车让记者代表团爱不释手,迫不及待跟亲朋好友分享车厢里的一切,来自哈萨克斯坦BAQ通讯社的记者古丽詹·拉曼库洛娃甚至在车厢内开启了现场直播。另一位来自哈萨克斯坦记者维亚切斯拉夫·维特鲁金赞叹道:“这里的高科技设备和高速动车组令我非常惊叹!希望中国中车和我们国家能有更多的合作,这样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青岛制造”已驶向世界,出口28个国家和地区。记者从中车四方获悉,中车四方不仅设计制造了帮助老挝实现陆路互联的“澜沧号”动车组,而且中国高铁列车出口国外“第一单”雅万高铁列车也从这里驶出。此外,中车四方还为新加坡、阿根廷、巴西、美国、智利、阿联酋、斯里兰卡等国家,提供了电动车组、地铁车辆、内燃动车组等系列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助力当地交通系统发展升级。
来自老挝的记者坎蓬·西逢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也曾乘坐过中老铁路“澜沧号”动车组,体验非常好。“中老铁路对老挝十分重要,受到老挝人民的欢迎。它不仅极大缩短了旅行用时,节省了旅行成本,而且在老挝货物进出口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
“雅万高铁在印尼社交媒体上热度很高。”印度尼西亚《罗盘报》的记者埃尔莎·埃米利亚·莱巴表示,印尼人将它称为“红色科莫多”,因为雅万高铁动车组采用了红色和银色涂装,并搭配了科莫多龙抽象纹理图案。她说:“虽然我还没有坐过这趟动车,但我非常期待。”
海尔集团也是记者代表团在青岛的重要一站。海尔集团企业文化走廊上,一幅幅见证海尔成长轨迹的照片诉说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品牌竞争中突围的不易。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砸冰箱的创业故事更是给外媒记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来自所罗门群岛的记者卢克·玛尼感慨道;“据我所知,全球家电市场被40多家企业占据,这些公司大多是来自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知名品牌。而中国企业在技术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急起直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非常不容易。这也再一次加深了我对中国人敢想敢做的认识。”
在海尔集团的智能家电体验馆,外国记者们看到了已然蝶变的新时代海尔。记者们亲身体验了各类数字化智能家电,感受科技与生活完美融合的魅力。埃尔莎·埃米利亚·莱巴在一款零嵌入式冰箱前驻足,她激动地对同行的记者表示:“我之前就听说过海尔,但这是第一次来到海尔公司参观。这个冰箱太棒了,尤其是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用起来很便利。”
来自柬埔寨巴戎电视台的记者谢提利对一款智能穿衣镜尤为感兴趣。他站在海尔衣联网3D云镜前,点击屏幕,触发试穿功能,比划着将镜子里十几款不同的服装“穿”上身。他表示,中国“智”造很了不起,希望中国能在数字化领域与柬埔寨展开更多合作。
中国“智”造的魅力在青岛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全国最早迈入工业化的城市之一,山东省青岛市的制造业基因已延续百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青岛仍然锚定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前,青岛已经累计示范培育1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52家智能工厂、496个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
农业现代化让“种子”变“金子”
山东之行的第二站,外国记者代表团来到了寿光。寿光沃野平畴,水源丰沛,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据悉,寿光蔬菜大棚数量达20多万个,种植面积近60万亩,平均每分钟就有1.7万多公斤蔬菜销往各地。这个“菜篮子”,不仅“买全国、卖全国”,更发展成近千亿元级的蔬菜产业集群。在这里,记者们进大棚、访村庄、逛菜博会,品尝新鲜蔬果,感受到农业现代化的蓬勃脉动。
走进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智慧温控机、智能喷灌机等装备一应俱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应用了新型温室建造技术,技术员在电脑或手机上,就能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指标。
示范区的大棚里,一颗颗红彤彤的番茄挂满秧藤,七色甜椒缀满枝头,还有各种各样叫不上名的瓜果蔬菜在此展示示范。“在这里,小番茄就有200多个新品种,大多是我们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我们打造了全省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攥牢中国种子,才有主动权。”工作人员介绍说。据悉,目前,寿光市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已有178个,国产蔬菜种子在寿光市场的占有率从54%提高到70%以上。
外国记者们对这些蔬果非常好奇。抵达蔬菜展示区时,他们迫不及待拿起草莓番茄、水果彩椒等细细品尝,甜脆清爽的口感瞬间俘获了他们的味蕾。“这太神奇了!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蔬菜,但没有这里的种类多,口感也没有这么好。很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菲律宾通讯社记者佛罗伦萨·塔比洛格·阿古特表示。更让记者们好奇的是,这些蔬菜会销往何处?用什么交通工具运输?当地农民收入如何?
很快,这些疑问在寿光市崔岭西村得到了解答。崔岭西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要产业。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的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是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表示:“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目前在国内的蔬菜销售都是通过公路运输,有蔬菜绿色通道,免收高速费。我们的大棚每年6-8月最热的时候是休棚期,不种菜,依靠太阳的高温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这样既让土地得到了休整,也可以绿色除虫。”关于农民收入问题,崔玉禄自豪地说,现在我们这几乎家家都有2辆车,1辆家用轿车、1辆货运车,一个农户一般有3个大棚,每个大棚收入约10万元。
在寿光,还有一种新的种植方式备受欢迎,即利用集装箱改造而成的“植物工厂”。“植物工厂”摆满了种在育苗海绵内的绿色植物。工作人员介绍称,这种种植方式不依赖土壤,不受自然环境影响,通过LED照明、室内环境控制技术、算法、模型等,模拟作物生产所需的“温、光、水、肥、气”等要素,可以实现连续、稳定、高效的农业生产。据了解,一个40尺长的集装箱可以种植5000株叶菜,相当于2亩的产量,差不多28天可以收割一茬,每年盈利约60万元,目前出口加拿大、保加利亚、阿联酋等国家。
记者们对这种种植方式感到新奇,纷纷上手尝试。阿富汗记者穆罕默德·阿勒夫·安萨里一边拿镊子小心翼翼地在育苗海绵内种下一颗颗种子,一边感叹:“我一定要把今天学到的新东西带回我的国家去!”
寿光不只做蔬菜买卖,更是全国蔬菜标准的制定者。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副主任李美芹介绍道,寿光集成了2369条蔬菜产业链相关标准,形成十四大类、182个品类的蔬菜标准数据库,编制完成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程,6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空白,一个个寿光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听完介绍后,尼泊尔《加德满都邮报》助理高级副主编斌延当场提出,他想与寿光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立联系,介绍尼泊尔的机构来这里学习交流。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斌延与相关负责人交换了联系方式。
记者代表团参访寿光期间,正值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举行,各类名优果蔬荟萃一堂,不仅有比成年人肩膀还宽的黄瓜、个头堪比大冬瓜的西葫芦,还有400多斤重的大南瓜、产果量达6000多斤的单株西红书。记者们玩得不亦乐乎。
佛罗伦萨·塔比洛格·阿古特表示,寿光之行充满惊喜,她从没见过那么多形态的辣椒和南瓜,对种子保存及蔬菜种植技术赞赏有加,智慧蔬菜大棚技术也让人眼前一亮。她很赞赏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措施发展农业技术,提供财政支持,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令她感到钦佩。
架起文化交往的“桥梁”
在上合示范区宣布设立五周年之际,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也成为了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阵地。
在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吸引了外媒记者代表团的目光。这是一场小型的非遗文化展出,其中有胶州剪纸、传统鲁绣、茶艺、书法扇面、胶州黑陶等。在胶州剪纸台前,胶州剪纸非遗传承人董丽霞正在作演示,一把剪刀在手中翻飞,一会儿功夫就剪出了一些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图案,不少外国记者被这手法吸引,也拿起剪刀体验剪纸的乐趣;在书法扇面展台,青岛籍书法家臧磊现场题写了“走读中国”的书法作品,外国记者拿起毛笔,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高家糖球传承人也带来了他们的拿手绝活——“雪里红”糖球技术,记者们大开眼界,连连为他喝彩……
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副总编鲁斯兰·肯扎耶夫表示:“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充满活力,每个人都应该来一次中国。”
“其实,我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柬埔寨记者谢提利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说:“我们国家也有孔子学院,很多中国文化在柬埔寨都很受欢迎。比如,在我小时候,《西游记》就很火,我现在还能说出里面角色的名字,现在,很多历史类型的纪录片也很受我们国家年轻人的喜爱。”
在走访中国先哲孔子的诞生地——济宁时,记者发现,外国记者对中国的孔子并不陌生,他们甚至能够说出孔子的思想语录。在参观尼山圣境的大学堂时,他们也会在七十二贤廊前驻足,向讲解员讨教,孔子是如何传道授业,如何因人施教的。在游览孔庙、孔府时,记者们认真聆听孔子的一些生平故事和儒家思想,并体验了中国传统民俗活动:朱砂拓印、竹简编织、线装古书等。
“我读了很多关于新加坡、日本、智利等国家的书,也去过很多国家。但中国最让我感兴趣。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种文明,有着传承千年的文化和传统。中国人的智慧总是会令我折服。”卢克·玛尼说道。他还表示,回国之后,他会向所罗门群岛的人们普及中国的技术和中国的文化,让他们学习中国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