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倩楠
随着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中外人员外来更加便利,但传染病输入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近期,江苏、湖北、安徽、山东等多地疾控部门密集发文,提醒在开展新冠防控的同时警惕输入性疟疾。
2023年1月16日,江苏省扬州市疾控中心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如果是从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疟疾高流行区返回的人员,一旦出现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和大汗等疟疾典型症状,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国外旅居史,“疟疾如果治疗不及时,不但节日过不好,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扬州市疾控中心表示,该市于2011年发现最后一例本地病例后,至今未发现新增本地感染病例,但随着出国劳务人员的增多,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一直稳居江苏省前列。
“青岛疾病控制”微信公众号1月12日发文称,要警惕合并疟疾的“新冠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在全球暴发以来,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高流行区同时成为新冠流行区,上述地区回国人员存在新冠和疟疾双重感染风险。此前青岛市已发生多起非洲、东南亚国家回国人员在新冠隔离点集中医学观察期间检出输入性疟疾的病例;2021年青岛市在新冠定点医院发现输入性新冠肺炎合并感染输入性疟疾的病例,这种病例症状复杂,容易漏诊。
据“青岛疾病控制”介绍,疟疾和新冠的相似症状有两点,一方面都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另一方面,部分新冠有腹泻症状,有些恶性疟患者也有腹泻。甚至,在部分疟疾病例特别是恶性疟的临床表现中,规律地畏寒寒战通常并不明显,而常以头痛、乏力、腹泻、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只有通过实验室诊断,才能把二者鉴别开来。
对此,江苏省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曹俊向界面新闻介绍,疟疾作为传染病,发生输入性、聚集性疫情后在我国依然存在进一步传播的风险。“也有不少人担心,疟疾与新冠会不会合并感染,万一合并感染会不会加重症状。实际上合并感染的情况非常少,也没有证据支持合并感染后会加重症状。目前的重点仍是防止疟疾的境外输入。”
疟疾俗称“打摆子”, 是一种主要由蚊虫叮咬传播,造成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其中恶性症和间日疟最常见。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2021年全球有2.47亿例疟疾病例,2020年则为2.45亿例。2021年疟疾死亡人数估计为61.9万人,而2020年为62.5万人。上述两年因新冠大流行对于卫生服务的影响,疟疾病例增加了约1300万例,疟疾死亡人数增加了6.3万例。
中国曾是疟疾流行的国家,疟疾发病人数居各种传染病之首。在上世纪40、50年代,我国每年发病人数最高时可以达到3000万以上,死亡率约1%。经过多年防治,到2015年,全国疟疾本地感染病例为40例,较2010年降低了97.4%,仅云南、西藏等地区报告了本地感染病例。2010年,中国政府制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
曹俊介绍,“我国已正式宣布消除疟疾,这意味着阻断了本土传播,即没有本土病例,但疟疾本身是通过蚊子传播,蚊子肯定没有被消灭,而且疟疾并不属于感染一次就不会再感染的疾病,目前疫苗的作用也有限,我国基本上所有人都属于易感人群。从传染病的三个主要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来说,我们现在只是清除了疟疾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在,只要有输入性传染源,依然可能引起传播。换句话而言,如果有大量的输入病例,在我国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还是存在的。”
同时,曹俊表示,疟疾发生大规模传播的风险虽然存在,但是可能性极小。疟疾的传播条件较为复杂,首先病人要具有传染性,还有在适宜的季节,需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且不是所有蚊子都能传播。
对于疟疾,我国已有完善的防控措施,例如“1-3-7”工作模式被用来控制疟疾引起的继发传播风险。“1-3-7” 工作模式首创于江苏省,即1天内进行病例报告,3天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调,7天内开展疫点调查和处置。这种模式已在全国推广,并作为典型的“中国经验”成为全球消除疟疾的典范,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并向全球推广。
此前在2021年5月21日出版的中国疾控中心周报上,一篇论文披露了2021年1月份广东省报告的首例疟疾与新冠合并感染病例。患者为一名47岁男子,曾被诊断为疟原虫感染,且未完全接受抗疟药物治疗。2020年12月19日,患者从乌干达返回并进入深圳,其后新冠核酸检测为阳性。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确定该患者为乌干达新冠和疟疾合并感染的输入性病例。
曹俊表示,目前疟疾与新冠合并感染病例仍是个例,对于新冠病毒和疟原虫的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由于新冠病毒与疟疾防控的人力物力资源有交叉,在集中筹集各种资源应对新冠的情况下,对于疟疾的防控会有所影响,所以新冠的流行对疟疾防控仍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以后,疟疾病例越来越少,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思想上麻痹,措施上松懈,所以有必要采取适当方式对疟疾防控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曹俊表示,为了守住我国已消除疟疾的成果,对于疟疾防控要警钟长鸣。从技术层面来说,目前主要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关键是要建立敏感的监测系统,一旦发现输入病例,要及时地诊断,规范地治疗,并按照“1-3-7”的要求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置以防止继发传播。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网站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的通知》指出《买球推荐微信公众号》,近期,广东、云南、浙江等地报告集中回国人员发生输入性疟疾聚集性疫情,疟疾集中发病和再传播的风险加大。各地要强化疟疾监测工作,加强各入境口岸和隔离点入境人员的疟疾监测,重点关注入境人员的原始来源国信息,对近期出现过发热症状者必须开展疟疾检测,及时发现、尽早处置,在具有再传播风险的地区要及时开展媒介监测和疫点处置,及时阻断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