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理论自信
战略问题是事关根本、全局和长远的大问题。只有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把握主动,才能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为战略意志的核心,战略定力首先是指对战略规划、战略部署中的方向、目标和道路的认同和确信。在实施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战略中保持战略定力,源于对谋划事业的科学理论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不能心猿意马、犹豫不决,要坚定不移坚持。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历史唯物主义从物质生产活动出发,考察全部社会生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谋划战略布局、勾勒战略愿景时,始终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一方面始终坚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从而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深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和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战略愿景,深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梦想不仅是中华民族自近代遭受深重灾难以来不断奋起抗争、艰辛探索而铸就的奋斗目标,而且其实现将对整个世界作出重要贡献,将给世界带来和平和机遇,因而在造福人民的同时必将造福世界人民。为此,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作出事关全局、长远问题的战略选择时,始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出发,一方面明确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马会传真内部绝密资料致彩民》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确立谋划战略部署的客观基点,另一方面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变化,针对性地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心,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事物处在运动变化中的基本原理。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等突出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开展战略思考、谋划战略部署、把握战略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只要坚定理论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就能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进而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
增强忧患意识
在思考战略问题、谋划战术部署、实施战略举措时保持战略定力,还要求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趋势,在众说纷纭的歧见中开好解决问题的药方,进而在执行方略、布局和措施时坚决果敢,不犹豫迟疑、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且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国内形势总体向好但前进道路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大胆开展工作。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保持战略定力的重要前提。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是指以忧国忧民为主要内容的风险意识,以及积极应对风险、奋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中国共产党不仅传承了这一民族精神,而且赋予其忧党忧国忧民的责任担当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1949年面对解放战争即将迎来全面胜利、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百年历程和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精准识别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和风险挑战,才能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根本和长远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谋划战略部署、实施战略举措时稳妥审慎、临危不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的讲话中引用传统文化典籍中的名言警句,告诫全党上下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和防患于未然。例如,他引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要求清醒认识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重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引用“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要求从忧患意识的角度把握新发展理念,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胸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有效应对了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是保持战略定力的根本要求。在战略思考、战略部署和战略实施等问题上排除干扰诱惑,保持强大定力,不仅要求全面考虑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困难以及不确定因素,而且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挑战困难的极端情形和危机状况。这就需要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坚持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底线思维,要从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较好的结果,要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中的近代社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面对形形色色的困难风险挑战,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坚守不可动摇的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全面分析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对外工作、党自身等领域的重大风险,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从而有效避免了颠覆性错误和系统性风险。
保持战略定力与策略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策略与战略是对立统一的范畴。战略事关方向、根本和趋势,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策略则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是从局部、眼前、细处来落实和推进战略。坚持原则性与策略性相统一就意味着,一旦作出正确的战略判断,就要保持战略的坚定性,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决的态度来执行,而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和推进战略,就要重视策略的灵活性,立足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创造性开展实际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就容易出现患得患失、摇摆不定、进退失据的问题,就会错失发展机遇。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不仅从战略上谋划了一系列根本方略,而且在策略层面针对具体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要求。
在脱贫攻坚战中,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炼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四个重点问题,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一批”。这一系列既灵活又务实的政策组合拳,真正确保了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在落实政策、采取措施时要因人因地施策。一方面,他指出,为解决好“怎么扶”问题,总的就是因地因人制宜,缺什么就补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也就是说,因人因地施策开展脱贫攻坚战,要充分考虑贫困群众的需求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就要求在因人因地施策时充分考虑贫困人群的致贫原因和贫困类型。总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打赢具有历史意义的脱贫攻坚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推进脱贫攻坚战略的过程中,始终结合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上下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转变发展理念。他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得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结论,提出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这些重要论断将新常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我们党及时调整发展理念和思路,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作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党和国家把转变发展方式摆在重要位置,以应对经济增速变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关键,以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转换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此外,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和举措,如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等,都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也都深刻体现了原则性与策略性、战略定力与策略活力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