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幸运5分彩

发布时间:2024-12-24 06:01

  水如环带山如笔 家有藏书陇有田(走进传统村落)

  郁郁青山下,碧水绕村流。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镇,有一座隐于山水间的传统村落。村落西靠卧虎山,东临笔架山,河源溪自北向南绕村而过,明清时期修建的高堂华屋、书院古街完整留存至今,承载了一代代客家人的乡愁记忆。

  这就是距今有数百年历史的培田村,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景因四时各异

  古居汇八方之美

  走进培田村,村道边水车悠悠,荷塘旁垂柳依依。在鸟鸣啁啾中,漫步于鹅卵石铺就的村道上,只见梅树、桂树等错落栽于一座座青砖黛瓦的古民居前,屋后菜畦里的瓜叶探出篱笆,水圳里清澈的活水曲曲弯弯淌过各家门前。

  培田的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早春的梅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田里的稻谷与山上的橘子,冬天枫叶转红,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贴上火红的春联,门口还晒满了自家备的干货哩!”谈起培田村的美,培田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吴美熙就打开了话匣子。这位年届八十岁的老人被称为培田客家文化的“活化石”,他于2001年发起成《幸运5分彩》立培田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会,与村里40位老人一起,收集整理培田村历史人文和建筑资料,为保护培田村的古建筑与乡土文化出谋划策。

  “大夫第、进士第、官厅、衍庆堂、双灼堂……要细说培田的古建筑与其背后的文化,那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吴美熙介绍,培田村始建于元代,村落整体布局呈现“三横五纵”形态,古民居较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客家建筑风貌,保存着30余幢“九厅十八井”形式的高堂华屋、21座宗祠、6个书院、2座跨街牌坊与1条千米长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省级文保单位28处,组成了约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明清时期,培田村是连城到汀州府古官道上的驿站,商贸往来频繁。如今,古村的千米长街上还可以看到不少连排的商铺柜台,让人遥想当时客商穿梭、吆喝声不绝于耳的场景。

  客家人自中原北地徙居南方山区,再加之商贸繁华,带来了多样文化交融发展。“在培田,你们可以找到全国各地的建筑风格。”吴美熙介绍,培田村的古民居建筑群因地制宜,融合了江南园林、客家围屋、北方四合院与古汀州八县特有的“九厅十八井”等建筑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继述堂。

  继述堂又称大夫第,是培田村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也是典型的多厅堂、多天井的“九厅十八井”大屋。“九厅十八井”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特点,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构建的建筑样式。“九”与“十八”都是泛指“数量多”,事实上,不少“九厅十八井”式建筑远不止“9个厅”“18个天井”,例如,继述堂就有18个大厅、24个天井,占地面积约6900平方米。继述堂的地面是用混合了黄泥、石灰、砂子、红糖、糯米浆、蛋清的材料经夯打而成的,这样建好的地面无论是外观还是坚硬度,都与岩石无异。“九厅十八井”式建筑中的宇坪也很有特色。进入建筑大门后,便能看见一处宽大的宇坪,与北方建筑中的庭院类似。“宇坪的‘宇’字代表的是‘东西南北加上下’的空间概念,反映出当地‘人与自然空间和谐相融’的观念。”吴美熙说,“培田的古民居是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每一处墙砖、梁柱、窗花都凝结着客家人的传统智慧。”

  勤耕育十里稻香

  文墨传家教家风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培田,应是继述堂门前的那一副对联——“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耕读文化是刻在培田名字里的传统,“培田”之“培”,寓意培植禾苗茁壮成长获得丰收,也意含培育后代知书达理。

  村口连片的稻田、每年春耕节举办的犁田插秧比赛、锄经别墅里展陈的锄头犁耙、粮食印记陈列馆内收藏的粮印谷斗……在培田村,处处可见农耕文化的印记。

  崇文重教亦是培田的重要传统。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秋香考证,最兴盛时,培田村有书院、私塾18座,因而有“十户一书院,一户十匾额”之说。其中以南山书院最负盛名,有“距汀城廓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之美誉,清朝才子邱振芳、翰林院庶吉士曾瑞春等一批名士都曾在此任教。

  值得一提的是,培田村还重视妇女教育。村落中街上有一座三间两厢的小院,名为容膝居,院门外书有对联“庭来竹友心胸阔,门对松冈眼界宽”,是培田村于清代创办的妇女学堂。据参加过妇女学堂的罗兰芬老人回忆,妇女学堂教授内容包括识字、算术与健康常识等。

  “其实,培田的崇文重教不只体现在书院、学堂,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是一所学校。”吴美熙说,培田的先辈寓教育于建筑中,将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写在家中楹联、匾额之上,读懂了这些文字,也就读懂了培田的文化。“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悯济困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半亩砚田余菽粟;数椽瓦屋课桑麻”“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定多安泰;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自获康宁”……字字句句都蕴含着培田“兴养立教”的家教家风。

  如今,培田文教之风犹存。在培田中心小学,学习村中流传百年的家风家训是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其中一些行为准则已经家传户诵数百年;春节前,各家各户的村民会齐聚衍庆堂,亲手为家中写上几副寓意美好的对联;村庄古街上的农民书画社仍有12位成员坚持书法作画,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有90岁。

  “古屋老宅是物质载体,涵养流传下来的乡风乡情、家教家训则是一个村子的精神灵魂。”吴美熙说,“培田留给后人的不只有古建筑,还有淳厚的乡土文化与传统的道德修养。”

  烟火经百转岁月

  诗情共乡音相融

  为更好地保护培田古村,2002年起,连城县先后委托同济大学、陕西古建筑研究所等单位编制保护总体规划和大夫第等7处重点建筑的保护维修设计方案,按照“修旧如旧、修古如古”的要求,对古建筑开展抢救性保护,一批古建筑也陆续被改造为研学基地、主题陈列馆和特色民宿等。同时,村内配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古村河源溪对岸还建起了新村,从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有效促进培田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自2012年起,培田村还恢复和创新了春耕节这一传统庆典活动,每年春季都会吸引众多参观者来此犁田开垦,参加割油菜、插秧、抓鱼等农事比赛,体验传统生态农耕方式。

  看到培田村发展的潜力,一直在外地工作的吴晓明也选择在2012年回到家乡,修缮祖屋,办起了特色民宿。吴晓明介绍,自己还结合培田民俗特色举办研学、团建等活动。“培田的古建筑吸引了远道而来的客人,而打糍粑、磨薯丸、沙溪戏水等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可以让他们体验更鲜活有趣的古村生活。”吴晓明说。

  历史的、原真的、生态的客家传统村落与丰富而独特的客家民俗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到培田、住在培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培田村农家乐、生态旅游接待点达70家,全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2.2万元,农家乐示范户每年实现户均纯收入5万至6万余元。“光我们一家民宿,一年就可以接待数万人次的游客。”吴晓明说。

  游历培田数日,只觉诗情画意与人间烟火皆融合于此。入夜时分,走在古街上,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白日的一切尘嚣都在此刻归于平静,脚下的卵石小路与身侧的斑驳青砖被沿路的灯笼照亮,令人禁不住遥想数百年前的那段悠远时光。

  ■游览贴士

  从连城县城到培田村,可乘坐公共交通,也可驾车从连城县城出发,经G25长深高速行驶至319国道,抵达培田村。

  培田村依山傍水,整个村庄就是一个古建筑群。在村中可游览参观大夫第、都阃府、衍庆堂、工房门楼、敦朴堂、千米古街等古建筑,感受客家庄园的传统之美。村中分布着不少民宿和农家乐,还可以体验炒米冻、簸箕粄等培田特色美食。

  Ford Pro:公司的业务和软件解决方案。幸运5分彩

  总经理、监事长 ❗均变更幸运5分彩

  本报记者 文森 【编辑:李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