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龙凤纹鞘户撒小铜刀
年 代:20世纪40年代
类 别:生活用品
体 量:长2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
收藏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户撒刀”又称“阿昌刀”,因产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由阿昌族刀匠打制而得名。这种刀“制炼极精纯,柔可绕指,削铁如泥”,用木、皮、银、铜等原料配制的刀鞘极为精美,深受我国西南地区各族及中南半岛各国人民喜爱,成为见证西南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和中国与缅甸等近邻密切交往的重要文物。同时,户撒刀也是阿昌族男子表现男子汉气概的重要配饰和用具,传统上,阿昌族男子一生要有三把刀:周岁时必须佩戴一把小铜刀,结婚后换成小军刀,中老年后换成长刀,因此,三把刀也成了见证阿昌族男性生命重要历程的重要民俗文物。
根据陇川一带各族民间传说,“户撒刀“与明初统一云南的历史有关。明洪武年间,明朝大将、朱元璋义子沐英等人,奉命率大军进讨据守云南的元朝残遗势力梁王及与之勾结的段氏。战事胶着之际,沐英为了改良兵器,召来阿昌族造刀的工匠,让他借鉴军中内地工匠的先进技术,造出轻巧锋利的战刀来。刀匠经过多番尝试,最终如愿锻造出了 “吹毛利刃”的户撒刀。凭借精良利器,明军扫荡了残敌,实现了统一全国的目标。因此,“户撒刀”也是内地和边疆民族间技艺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监制|杨新华
审核|张铭心 贾仲益 马晓华
统筹|刘佳 康坤全
编写|祁春英
审稿|郭晖
制作|寇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