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远程多人会议、协同编辑文档、在线汇报审批……如今,“云办公”模式加速普及,成为传统办公模式的重要补充。“云办公”模式在省去通勤成本、提升沟通效率的同时,由于存在工作和生活界限模糊、管理边界不清等问题,也给劳动者权益保障带来新的课题。
早上8点,就职于北京某互联网企业运营岗位的乔雅歌被闹钟叫醒,她拿起身旁的手机和电脑,开始了一上午的工作。分析昨日平台数据、参与视频晨会后,她才开始洗漱、吃早餐。这样灵活的“云”上办公状态,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她的工作日常。
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工作和生活界限模糊、管理边界不清,“云办公”在省去通勤成本、提升沟通效率的同时,也给劳动者带来了新烦恼。专家表示,随着“云办公”模式上线,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要“在线”。
“云办公”渐普及
“一份表格通过在线编辑文档可以同时发送给所有需要填写的人员,还可以看到在线人员状态和修改记录,能快速完成统计工作。”乔雅歌形容这种“云”上办公体验很高效。
在移动互联网推动下,即时通信类、音视频会议类、云存储服务类、任务管理类等协同办公软件大量出现,推动办公模式从传统的“本地桌面”向“云端在线”过渡。特别是疫情期间,灵活办公、居家办公需求激增,“云办公”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专家表示,“云办公”具有众多优势,最直观的是减少员工受通勤距离、天气、路况、疫情等外部环境影响,降低通勤成本,具有灵活性,能提高工作效率,且对孕期、哺乳期女性较为友好。对企业来说,“云办公”可以相应减少场地面积,降低场地租金,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透明、留痕,方便追溯管理。
“疫情期间,备课、上课都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包括布置作业、批改考试等都在线上进行。”天津市一所中学的教师马嘉悦告诉记者,“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适应‘云’上教学,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效率在不断提高。”
记者在多个招聘平台上看到,目前,“云办公”职位大多是互联网技术性岗位或兼职,没有区域限制,求职者可以应聘全国甚至海外的岗位。
工作量难认定、工作时间被延长
“在家办公没有合适的桌椅,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而且居家办公,领导会更重视每天的产出,工作压力其实更大。”乔雅歌告诉记者,“云办公”也让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灵活办公”有时变成了“随时在线加班”。
马嘉悦也坦言,办公软件虽然能提升效率,但居家办公没有工作氛围,注意力容易不集中,需要自律才能专注完成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
“云办公”的另一个槽点在于企业管理的边界。
前不久,一家企业要求员工全员居家办公时安装电脑监控软件,每5分钟自动截屏抓拍,每天截屏不够89次就算旷工。该企业的员工表示,“几次抓拍不到就要扣除全部绩效,以至于大家都不敢去上厕《平博官方网址》所。”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周广肃表示,企业担心员工居家办公“摸鱼”,员工吐槽活在监控之下,“云办公”对企业的管理边界、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考验。“云办公”一定程度上确实让员工“脱离”了企业监管,是否认真工作、项目能否如期推进,如何精准计算工时、核对工作量进而发放工资绩效,这些都需要公司更新管理细则。
此外,“云办公”应用服务本身也存在改进空间。各大线上会议平台都曾出现网络卡顿、通道爆满等情况,共享数据也存在“云端”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一些“云办公”软件通过前期用户培养,逐渐转为付费使用,也会增加员工和企业的成本。
管理方式应适应“云办公”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居家办公,不少“上班族”都表示,倾向于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办公模式工作。
某招聘平台此前发布的《中国远程居家办公发展报告》也显示,8成求职者在疫情后更倾向找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9成求职者在疫情后更希望自己所在公司允许员工远程办公。超9成求职者希望一周中至少有一天可以远程居家办公。
周广肃表示,“云办公”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地点的改变,更代表着工作模式的改变,公司管理方式的更新以及办公理念的革新,特别是要关注“云办公”模式下劳动者权益受损的情况。
2022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对居家办公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作出明确——除依法按协商程序降低劳动报酬外,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通过居家办公或者灵活办公等方式提供正常劳动,劳动者请求按正常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支持。
周广肃建议,劳动者要提高维权意识,在“云办公”时,注意保留足够的工作证据,比如,记录工作时间、定位工作地点、保存完成工作任务时的聊天记录等等。这样一来,一旦出现工伤意外、劳动争议等情况,可以通过这些证据证明自己处于办公状态,便于后期依法维权。
周广肃认为,目前在制度和规则设计方面,需要对“云办公”模式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完善,此外,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也要适应“云办公”发展趋势,及时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