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31日电(柴燕菲 张煜欢)二十大报告中8次提到的“共同富裕”,在浙江这片先行先试的土地上生发出了怎样的“果实”?省域现代化目标何以从宏观谋划到微观落地?行至2022年岁末,浙江于一项民生工程上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民众获得感就是一把“标尺”。浙江视今年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改革探索之年,承载着人们“安居梦”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三大基本单元为载体,是改革探索中的重要一笔。
提笔“未来”,落脚于人民。一年来,该省深挖有限空间中的无限“场景”,提升“老”与“小”的幸福感,拉近城与乡的距离,努力让“智慧生活”成为可感可及可体验的场景,让“近邻胜于远亲”的新型城乡人文氛围充盈社会,让“广厦千万间”真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贴近“一老一小”需求 感受“品质”未来
中国城市的发展规模,在近十年有着肉眼可见的巨变,更遑论作为“新一线”的杭州。许多住在杭州余杭闲林一带的百姓很难想象,十年前的“城乡结合部”,眼下正朝着“城市新中心”的愿景靠近着。
“十年前我们买在这里,老家的父母还不愿意来——周围荒芜一片,哪里待得住?如今他们来了就不想走了,这里的生活方便,带小孩之余还在社区交到了一群‘新朋友’。”在浙江省级未来社区——闲林街道翡翠社区,居民夏女士说。
走进翡翠社区,最醒目的当属2000多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其由原先的小区会所改造而成。里面有能开展日常亲子活动的共享书房,有可预约的共享厨房、舞蹈教室,还有绿橙超市、社区音乐教室等普惠商业场景。
“在我们社区,有随子女迁居这里享受晚年的外地老人,有与鸟语花香相伴成长的小朋友……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未来社区的民生温度。”社区运营方、绿城未来社区运营总监钟敏说。
如何令“一老一小”有幸福感,是走向“未来”的关键。
温州瓯海金蟾社区投入百万元,为30户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湖州长兴齐北社区开通智慧医疗、全龄教育等25项专项服务,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宁波鄞州和丰未来社区为居民提供计时托、半日托、全日托等多样化婴幼儿照护服务,解决了不少双职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不久前,浙江发布了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300个场景,有温度的未来社区在该省遍地开花。
因地制宜,堪称其特色。各场景根据城乡不同特点,略有微调,如社区养老场景中,全部标配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老年食堂,满足老人社交、娱乐活动需求,并能提供日间一般性照护服务。
一个个现代化场景背后,离不开浙江多年来不断提升“一老一小”工作精度与温度。记者从浙江省民政厅了解到,为破解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难题,浙江近年来持续推进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高龄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浙江还建成了1万多个村(社)儿童之家,成为呵护儿童身心发展的“成长驿站”,强化对儿童的“立体式”呵护。
截至目前,该省已累计开展六批共783个未来社区项目创建,惠及居民704万人。
“如今老百姓提到未来社区,第一反应不是房子的升值,更多是生活品质、生活方式的升级。”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镇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洪祎丹说,“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就是要通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均等化、共享化,从整体上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共享“智慧”未来
走进金华兰溪洋港村,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未来农业体验中心格外醒目,每个基地都有数字化设备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在不远处的共享田园农研基地,村民张树根在城市消费者认领的田间地头忙活着。“暑假还有大学生来指导我们做直播,我们怎么种菜通过直播一目了然,消费者很放心。”张树根说。
通过创新“田间课堂+直播带货+认领租种”模式,村子吸引了千余名消费者认领租种田块,更为农民搭建起货通全国的“云端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建设,洋港村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迭代升级,仅一年时间,村集体收益已增至百万余元。”洋港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忠说。
数字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其背后的数字技术、数字革命、数字运用对人类社会亦产生了变革性影响。近年来,浙江坚持数字赋能,加快构筑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未来数字乡村新图景。
为努力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浙江围绕应用贯通、产业增效、城乡融合、强农惠农多方发力,加快补齐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能力和农民数字素养,大力培育农播电商等新业态。2021年,浙江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水平达66.7%,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
数字化是治理“利器”,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粘合剂”。乡村最缺什么场景,百姓最需要什么场景,未来乡村就重点打造什么场景。
在嘉兴平湖的未来乡村,“善治宝”掌上应用创新“股份分红+善治积分”乡村治理新模式,“村里事”变“家家事”,治理效能大大提高;湖州德清的未来乡村依托“数字乡村一张图”,集成“宅富通”“智能服务站”等应用,服务百姓生活生产。
如此“智慧”未来,在浙江农村大地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浙江已累计公布378个未来乡村创建村名单,覆盖全省所有涉农县(市、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将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发展模式,以未来乡村为方向推进系列重大应用落地乡村,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
“数字化是探索缩小城乡差距的一把关键‘钥匙’。”在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看来,未来要持续提升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在线课堂、城乡医联、智慧农业等多场景智慧化应用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形成要素资源城乡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
迭代升级“浙江气质”洞见“大美”未来
美好家园的“未来”,不会囿于一个社区,一个乡村。
2023年,杭州建德市大慈岩镇、金华兰溪市诸葛镇、衢州龙游县横山镇将迎来一场别样的“牵手”。依托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产业相融的优势,三地将共同打造浙江省唯一跨市联动的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
如聚焦“共建共享大景区”,三地将以诸葛八卦村景区为文旅核心点,在大慈岩村等地设置10处旅游驿站,着力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在擦亮地域品牌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目光,为百姓拓宽共富新路径。
“统”“联”“融”正是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的题中之义。
为进一步推动美丽浙江建设迭代升级,浙江全面开展了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突出环境、功能、治理、文化的一体化提升。这场行动,亦可看作是浙江近二十年美丽浙江建设的深化、延续和迭代升级。
以缙云黄帝文化等人文特色将沿线村庄串联,邀请国际知名建筑师操刀,植入产业演示、露天剧场和岩宕书房等功能,吸引知名有声读物和咖啡品牌已入驻……今年国庆黄金周,丽水缙云“溪山云行画卷”县域风貌样板区共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民宿主李辉对生活的变化尤为感触。“我父母过去一直在缙云石窟干活,上一辈人靠着一石一凿把我们带大,如今县域风貌样板区开发后,游客越来越多,特别像石《万家彩官网》窟里的音乐会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我们民宿的收益也越来越好。”
当地以开放性思维引导旅游多元化跨界融合,不仅鼓了百姓腰包,带动周围百姓逐梦共富,更让文化与潮流碰撞,并将这“化学反应”浸润于土地之间,生态文旅产业效益初见成效。
这是“浙江气质”赋能于城乡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这场行动中,浙江更加强调风貌‘整体大美’的特色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希望通过生态、建筑的整体提升和智慧、人文的叠加赋能,集成展现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特有气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镇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洪祎丹说。
虽然理念和内涵在不断拓展、延伸,但不难看出,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紧密结合之下,这是浙江在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重要的基层“试验区”。
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昭晖说,要把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作为探索城乡一体有机更新的浙江示范,加快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形成可感可赏可共享的改革成果,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共同富裕落脚于民众获得感,浙江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打造还将持续迭代升级,以“小单元”撬动起“大民生”。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公开表示,要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向高品质生活、形成高效能治理、突破高难度改革、驱动高水平创新、打造高认可模式;要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突出难题、重大课题、时代新题、共性命题全力攻坚,集中破解一批普遍性难题,滚动实施一批创新性改革,接续推进一批特色性试点,不断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引向深入。
在“小单元”中窥见美好未来,以新的“量尺”画下一张全新蓝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意义远不止在浙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