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雨萌
继成飞借壳中航电测后,2月22日,“中航系”重组整合再传捷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空工业集团”)下属两家上市公司——中航电子吸收合并中航机电重大重组获得成功。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称,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展开,未来,继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以及推进相关行业的重组整合,有望成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重点工作。对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来说,应通过苦练内功、强化公众公司意识等方式,让市场充分挖掘国有企业的价值。
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2月22日,中航电子发布《关于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请求权股份清算与交割的实施结果公告》称,收购请求权提供方中航科工已于近日办理完成有效申报收购请求权的股份过户手续,相应的资金将自2023年2月21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分别转入有效申报收购请求权的异议股东对应的资金账户中。随着后续相关手续的办理完成,两家军工类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事项也将正式落地。
在业内看来,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合并将形成航空工业重要机载系统上市平台,加快机载业务发展,且上市公司体外仍存大量优质资产,后续有望进一步扩充上市公司业务覆盖领域。两家企业合并落地后的资产注入动作和内部激励理顺值得期待。
军工行业是历次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而加快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更是重中之重。
中航证券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较以往得到了大幅提升,我国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从2010年的21.89%已提升至2021年的47.59%,但从全球来看,国外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为70%到80%,国内的军工资产证券化仍然属于较低水平,大幅低于国外成熟军工企业。
“也就是说,未来我国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中航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张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军工行业的改革,是真正激发产业内在活力、快速提升行业效率的根本要求。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军工央企资产证券化率仍将有望持续提升。军工央企市场化改革下,科研院所改制、混改并最终实现资产证券化有望进一步提速,这将有益于十大军工央企高质量发展。
在张超看来,对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来说,资本市场是资金来源的有效补充,尤其在军工行业快速扩产上量的“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正迎来一个高景气增长的新时期和大时代,资本与行业将相互耦合,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作为其中的主要平台,随着行业融资规模的大幅上涨,将持续提升我国国防军工能力的整体建设效率。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改革重点明晰
无论是去年5月份国资委印发的又一个以三年为周期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还是2023年敲定的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工作,“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均是其中“主角”。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今年2月17日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以市场化方式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培育和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增资扩股,2023年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专业化整合,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以首次公告日作为统计依据,今年以来截至2月22日18时,已有5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涉及“重大资产收购/出让/置换”。其中,仅央企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就有18家;从项目进度来看,5家已完成,13家正在进行中。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国资委透露出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内容看,主要突出创造价值、守牢底线、科技自强以及优化布局,这也为相关央企上市公司提出具体改革方向,即以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目标部署改革发展工作,既要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更要全面改革发展动能和产业结构。
朱昌明预计,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展开,继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以及推进相关行业的重组整合有望成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重点工作。其中,科技创新是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新动能问题,重组整合则是为了实现国资国企调结构、优布局。
苦练内功
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自去年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后,合理重估“中国优势”特别是支持以国资为代表的中国优质资产估值回归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原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下,国有企业的价值有望得到市场的进一步挖掘。当然,要想让市场充分挖掘国有企业的价值,引导更多投资者进入国有企业,还需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秩序,深化推动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以及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推动中央企业国际化市场化发展。
在朱昌明看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建立中国现代特色估值体系都是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善市场估值、更高效率配置市场资源提供了良好环境。
“过往,资本市场存在优质央企上市公司的市场估值与内在价值不相符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央企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创新业务比例低、体制机制僵化、中长期激励不足等问题;二是央企上市公司不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缺乏与投资者的主动交流,导致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央企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等变化不太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朱昌明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央企上市公司应立足自身改革破局,而不是把市值增长的希望寄托在估值方法的“颠覆”上,即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通过苦练内功以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以推动价值实现。
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效率。随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加快推进,中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来实现相关重组整合,可以说是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