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
无论哪个古镇都有卖丝绸的、卖钥匙扣的、卖手工首饰的,甚至连“特色小吃”都变得千篇一律,臭豆腐、烤肠、甑糕……不知何时起,古镇渐渐“长得”越来越像,古镇里的商铺和特色小吃也越来越像,相似性渐渐地取代了每个古镇的独特性。据报道,全国各地古镇的“查重率”甚至高达99%,相关话题也登上了热搜榜。
所谓“古镇”,一般是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现在仍然保存完好的较大规模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由于我国历史悠久,现存古镇数量可观,通过保护与开发,古镇成为各地知名旅游景区,既为地方带来了旅游收入,也满足了游客对“诗与远方”的需求。不过,当游客游览多个古镇就会发现,有独特个性的古镇很少,多数古镇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那么多数古镇是早就“相似”还是开发后“相似”?不排除南方部分古镇之间,或北方部分古镇之间,因为地理文化上接近,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比如部分南方古镇,有相似的古建筑,相似的石板路,相似的小桥流水。但各地古镇相似度高,《彩票快三直播app》主要出现在商业开发后,多数古镇从零售的商品到“特色小吃”等方面,特色越来越不明显了,因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从积极角度看,多地古镇商家都善于“学习”,哪些商品在其他古镇好卖,就及时跟风效仿。但从另一些角度看,这将对古镇伤害不轻:一来,古镇的独特历史文化会被同质化的商品和服务冲淡;二来,过度商业化给游客印象是古镇变成了“杂货铺”;三来,对游客吸引力会下降。因为在游客看来,游览一个古镇和游览十个是一样的,没必要追求“诗和远方”。
古镇开发追求商业利益可以理解。毕竟投资者需要商业回报,周边居民需要收入,地方经济也需要旅游业做出贡献。但追求商业利益未必要走同质化这条路,因为古镇只有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持久吸引游客消费。而走同质化这条路,看似投资回报比较快,实则目光短浅,容易让游客“审古疲劳”,那么想持久赚钱就不容易。
有人认为,古镇同质化实际就是“空心化”,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同质化导致古镇淡化或者丧失应有的韵味和价值。所以,迷失方向的古镇开发者,亟待回归“实心化”,真正打造属于古镇自己的特色文化,否则同质化模式难以持久,因为游客不会花不同的钱欣赏同样的“风景”。当游客因“各地古镇相似度99%”而对古镇产生厌倦感,古镇旅游或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