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银河vpn下载

发布时间:2024-11-05 11:22

  今天,在中国的版图上,长江黄河奔流不息、河湖水系密布。与此同时,一条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油气管网就像大江大河,跨越数千里,源源不断输送着电力、油气,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最近,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为加强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加快建设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的能源网络基础设施,提升能源大范围远距离输送能力。加强能源管网互联互通,油气电全国网络正越织越密,能源系统的韧性不断增强。

  “西电东送”:输电能力约3亿千瓦,支撑东中部约1/5用电需求

  西起甘肃武威,东至浙江绍兴,全长2370公里,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六省区——7月29日,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将为中国“西电东送”再添一条大动脉。

  这是一条互利共赢的电力“高速路”:对甘肃而言,大规模新能源消纳有了更多出路。目前甘肃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5700万千瓦,工程投运后将汇集新能源电源1120万千瓦。“甘肃至浙江特高压输电工程接入配套风电、光伏等新能源1120万千瓦,将有力推动甘肃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实现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陈振寰说。

  对浙江而言,大电网稳定运行有了更强保障。浙江约1/3的用电为外来电,工程投运后将使全省外来电接纳能力提升约20%。“2023年,浙江全社会用电量达61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8%,面临保供、转型双重压力,亟须加快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接受区外清洁电能。”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介绍,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投产后,每年可向浙江输电超360亿千瓦时,实践多能源互补、集约式开发、规模化输送、大范围消纳的新型能源供给模式。

  中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不均。实施西电东送跨省跨区输电,是中国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作为远距离电力输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特高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穿行数千公里,成为跨越天堑的电力通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建成特高压交流线路19条、特高压直流线路20条;特高压线路的输电长度超过4万公里,建成以来,总输送电量超过3万亿千瓦时,成为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的输电工程。

  据介绍,目前中国形成“西电东送”北、中、南三大通道的跨省跨区输电格局,西电东送输电能力约3亿千瓦,支撑了东中部地区约1/5的用电需求。

  “全国一张网”:长输油气管网总里程约19万公里,油气资源优化配置和互济互保水平显著提升

  5月3日,位于江苏南通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关键控制性工程——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完成管道敷设,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随着长江盾构项目的加速推进,中俄东线南段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提前实现全面贯通。目前,中俄东线黑龙江黑河至江苏泰兴各段管道均已相继投产,并通过与西气东输管道互联互通,实现“北气南下”抵达上海。

  9月9日,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天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天津LNG接收站总供气能力达到1200万吨/年,成为国内单日气化能力最大的LNG接收站。

  项目投产后,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液态外输基地和千万吨级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将成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保供的重要能源储备和调峰基地。

  此外,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建成投产,川气东送二线、虎林到长春天然气管道等管道工程也在稳步推进。

  近年来,中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加速建设,2023年,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较上年增加超4000公里,预计今年还将新增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国家管网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家管网集团加速推进管网互联互通,推动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在长三角地区与中俄东线、苏皖管道等互联互通,织“线”成“网”,形成了“西气东输、俄气南下、南气北上、川气东送、海气登陆、灵活调配、全面保障”的供气格局。

  随着织网扩网步伐不断加速,能源供应能力持续提升。目前,我国主干油气管网输气能力从2020年2230亿立方米增加到3290亿立方米,增幅达48%,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日供气能力超10亿立方米。“‘全国一张网’互联互通,按照市场和用户需求灵活调运,保供形势稳中向好。”近日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4)》显示。

  一条条管道,让能源通道不断延伸拓展。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基本形成油气“全国一张网”,油气资源优化配置和互济互保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长输油气管网总里程约19万公里,其中原油管道3.3万公里、成品油管道3.3万公里、天然气管道12.4万公里。

  互联互《银河vpn下载》通:仍是能源管网未来建设的重点

  从西电东送到西气东输,从打通“大动脉”到畅通“毛细血管”,加强能源管网互联互通仍是能源领域未来建设的重点。

  据监测,今年上半年,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7%。“这既充分反映能源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说。

  随着一项项重点工程项目建成投产,能源管网加速互联互通,带来多方面利好。

  ——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2013年至2023年,西电东送累计输送电量超过9万亿千瓦时。国家管网集团6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包含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已累计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天然气突破5000亿立方米,供气量约占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4,超2亿人口从中受益。

  ——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全国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超过55%,实现了西部清洁能源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目前,我国干线天然气管网的一次入网量每年超过22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输量约占其中50%,对下游清洁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西电东送跨省跨区输电、西气东输、南气北上等增进了区域能源合作,有力推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高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例如,中国基本掌握了特高压核心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技术,依托西电东送跨省跨区输电工程建设,一大批电力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加速落地,有力促进了发电和输电技术进步。

  未来,油气电全国网络还将不断织密。

  电力方面,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介绍,将持续完善电网主干网架,推进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和配电网升级改造,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跨省跨区输电容量将达到3.6亿千瓦,配电网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的充电桩接入能力,电网对电力资源的承载能力和配置能力将显著提升。

  油气方面,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将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同时建成“五纵五横”的天然气干线管网,进一步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本报记者 李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