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柳树均属于雌雄异株,每年春季雌花序授粉后,发育成熟的蒴果逐渐裂开,白色絮状茸毛携带种子“破壳”而出,借助风力进行传播,寻找适合的生长环境,便形成了每年3月至5月的“杨柳飞絮”现象。
近年来,为控制杨柳飞絮,多地园林机构采取如淘汰飞絮杨柳、注射抑制剂和喷洒药剂等多种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投入成本高、操作复杂、可能影响树木生长等问题,彻底治理仍需时日。
据了解,河南省的飞絮主要来源于杨树。20世纪90年代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河南省杨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河南省“当家树种”。但由于早期选育的杨、柳优良品种大多为雌株,随着树木进入成熟期,杨柳飞絮问题较为严重。
尤其是今年春天河南省天气干旱,一段时间持续低温,后又急剧升温,造成杨柳飞絮较常年增多,飞絮期拉长,对社会公众出行和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今年5月,河南省林业局委托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河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历时5个月,编制成《杨柳飞絮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并正式批准发布。
《技术规程》明确了杨《亚洲雷王手机版下载》柳飞絮的种类和发生规律、防控原则和目标、絮源调查和防控分区、监测预报、防控措施。将杨柳飞絮防控区域具体划分为重点防控和一般防控区域,并根据杨柳树面积和雌株株数确定防控等级
同时,《技术规程》要求在重点地段建立飞絮监测点,采取人工监测和视频监测的方法,对区域内杨柳雌株花序生长情况、变化动态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