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粤港澳大湾区是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窗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要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国际化发展,就必须塑造良好的大湾区国际形象。大湾区国际形象带有鲜明的经济属性与地理属性,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经济引擎的区位优势、政府治理能力、城市群协同发展等形象要素,在公众心目中的感知评价与整体印象。
大湾区形象塑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动地以本国为传播主体的自我形象的塑造;另一种是被动地作为传播客体受他国的形象塑造。自塑犹如自我独白,他塑则像一面镜子折射他者认知。在自塑与他塑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大湾区的形象存在认知偏差。如何处理好这种偏差,并构建起大湾区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事关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大湾区,让世人更好地了解进入新时代的大湾区。
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真实是传播的生命,只有展现真实立体的主体,才能获得客体的信任和亲近。大湾区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需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当年邓小平同志正是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于是有了广东和香港、澳门的经济腾飞。因此,大湾区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根据事实来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大湾区故事。
坚持实事求是塑造良好大湾区国际形象的原则,首先要对大湾区有着客观清晰的身份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了两种制度、三地民众,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首先就要回答好“我们是谁”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三者间的融合,在差异化构建的基础上,加强内部身份的认同感,挖掘三地民众共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其次,要客观展现大湾区的优势与不足。客观认识自己是构建形象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因此在大湾区诸多形象中,经济形象最为突出,但在历史文化元素方面却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展现粤港澳三地的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三是要建立大湾区形象评价与监测的长效机制。区域形象是人们对某一区域的信念、观念和印象的总和,人们对大湾区形象的认识,会因为不同元素的发展而变化,因此需要长期监测国内外民众在新闻媒体、社交平台上,对大湾区关注点和喜好感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政策和传播策略。
大湾区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
要求讲好大《澳门福彩网址》湾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国际传播的本质是话语权之争,只有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才能扩大大湾区的国际传播声量。当前,国际传播态势已有深刻的变化,空洞的宏观叙事方式并不会十分吸引人。粤港澳大湾区不乏好故事、好声音,关键是如何讲好、传播好。向世界讲好大湾区故事,需要高屋建瓴、大刀阔斧的大叙事,也需要有温度、有案例、有共鸣的好故事,在讲好大湾区故事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大湾区形象。
讲好大湾区故事,一是要深挖历史文化根源,以创新形式展现湾区人文风貌,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整体形象进行国际传播。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地域辽阔,文化多元。大湾区人民敢想敢干,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挖掘和开发独特的岭南文化和中西融合的文化景观,为大湾区注入独特的文化韵味。二是要以民生为切入点,塑造立体有温度的大湾区形象。今天的传播环境,已不是“我说你听”的单向度传播,而是受众有共鸣、有所感的精准传播。要多反映外国务工、营商、创业者等平凡个体在大湾区的美好生活,传递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拉近国外民众与中国的心理距离。三是要深化公共传播意识,以多元化主体参与共塑湾区形象。要跳出地域与国别的区划,回到人的故事,从行业、年龄、性别、家庭角色、兴趣爱好等维度破题,注重湾区民生报道,展现湾区公众生活,传递湾区人文精神。
大湾区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
要求创新传播观念
当前大湾区国际传播存在声量不高、质量不够与分量不足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刚刚起步,要在短期内形成区域品牌影响力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大湾区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的观念仍有待提高。当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交流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受众,更习惯在网络平台上以数字化的方式,与创作者进行互动。因此,大湾区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需要创新传播观念,调整我们的传播策略、传播内容与传播手段,从而更好地塑造大湾区的国际形象。
创新传播观念塑造大湾区国际形象,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需要调整传播策略。过去对外讲好大湾区故事,大多都是各个城市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单打独斗的宣传,既限制了传播范围,又难以提升传播效果。新时代要塑造良好的大湾区形象,一方面要大湾区城市团结合作、抱团取暖,建立粤港澳传播协同机制,以同一个声音发声提高传播声量;另一方面,要加大传播投入,加大海外采编力量布局,打造海外宣传矩阵,积极抢占国际舆论话语权。二是需要调整传播内容。大湾区的内容很丰富,需要遵循“最大公约数”原则,明确传播对象,抓住传播重点,在经济、科技、政治、体育、文化等议题上进行开发,塑造人文大湾区、创新大湾区、金融大湾区等国际形象。三是需要调整传播手段。城市品质和特色越来越成为吸引人才和游客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大湾区各大城市要积极举办各类国际赛事、国际展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提炼湾区城市特质,打造湾区名片,提升湾区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借助数字媒介时代传播文本呈现出视觉转向、情感转向、场景转向的特点,主动适应数字时代,利用好、建设好新兴的网络平台,通过短视频、信息流等新兴传播技术,让大湾区故事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与时俱进,更好地推动大湾区国际形象的自塑和他塑。
(作者系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