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艾弗森代言的BB平台官网

 

       中新网香港12月1日电  (记者 侯宇)年近七旬的沈墨宁先生身体健朗,喜欢人们称呼他“大沈先生”。初见他是在香港岛柴湾其家族手表公司总部,这里有大沈先生的“世外桃源”:上万件中国古代木雕散发着幽幽清香,数百个大大小小的西洋音乐盒轻轻上弦便能演奏悦耳的乐曲。

        大沈先生一边向记者展示着满墙、满柜的木雕藏品,一边介绍:“到现在我已经收藏了3万多件传统木雕,香港这里有1万多,其他的我放在了浙江”——生在浙江杭州的大沈先生1980年怀揣30元到香港打拼,1988年后投资回报家乡,因为建筑装修需要中式风格,机缘巧合接触到宁波一带老宅木床装饰用的各式木雕。随着时代的更迭,这些传统木雕在当地几乎沦为“废品”,甚至将被当作做饭柴火“付之一炬”,而大沈先生发现,这些木雕不仅用料和制作工艺考究,而且木雕图案简直就是一个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人物的微缩重现——于是,他将这些当地人眼中的“废品”成批买走,拯救了不少民间珍品,这也成了大沈先生木雕收藏的起源。

        大沈先生对于收藏的传统木雕如数家珍:木雕的繁盛期是清朝康熙至道光年间,他的收藏也集中于此。在他看来,这众多木雕“吉子”(木床装饰件)、木雕牌匾、木雕画等很多作品并非仅凭雕刻技艺就能完成,还融入了书法、绘画等多种技艺。制作这些木雕的手工艺人虽然不知其名,但都心灵手巧,那时候的雕工和创作意境今天更是难再寻觅,比如唐诗,每一句都能体现在雕刻出来的画面上;而对一些民间传说、戏曲人物的雕刻,也是栩栩如生。

        如今,大沈先生著书三册详述自己的木雕收藏,并在桐乡乌镇合作开办“江南木雕馆”,希望把自己经过收藏接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再通过更多途径、更大空间,让更多人也能够接触并延续下去。

        “我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经接洽,要把我的一些木雕收藏捐赠出去,在那里展示给大家。”在一面木雕展墙前,大沈先生不无自豪地说。

        “你知道‘价值连城’这个词吧?我给你展示一件真正价值连城的东西。”大沈先生把记者引到一个木匣子前,揭开盖子,拉几下上弦手柄,再拨动开关,清脆《艾弗森代言的BB平台官网》的金属敲击声演变成曲调,悠扬入耳。

        “这个1875年制作的音乐盒,是英国的一位爵士向瑞士的工匠许以一座中小型城堡作为报酬,专门定制的。原本要7年完成,因为制作困难,最后耗时10年才完成。”

        大沈先生的西洋音乐盒收藏始于2015年,因为音乐盒的机械原理与手表机芯相通,也使制表起家的他对这项收藏很感兴趣。他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音乐盒于1840年至1895年在瑞士制造,这段时间几大瑞士制表家族受制于部分精密零件无法进口,为了生存转而制作音乐盒,1896年手表零件恢复供货后则集体“重操旧业”,停止了音乐盒制作。大沈先生在短短几年间,集中收藏本就产量不多的音乐盒,现今他的藏品数量已经有500多个,将世界上现存的约五至六成音乐盒收入囊中。

        在众多音乐盒藏品中,大沈先生对其中一个1876年产的音乐盒情有独钟:上弦后打开开关,熟悉的中国江苏民谣《茉莉花》的旋律婉婉飘来,而“演奏者”则是头戴小黄帽、长着西方面孔的“人偶乐队”。“这是我众多音乐盒收藏、共计两万余首乐曲中唯一的一首中国曲目。随着1872年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在欧洲流行开来,瑞士的工匠便把这首曲子做成音筒放入音乐盒中,再凭着想象制作了这支东方乐队人偶,虽然和实际的东方人有差距吧。”面对音乐盒中这奇妙的东西方组合,大沈先生解释道。

        大沈先生还介绍了一个重磅收藏:拿破仑四世当年为妻子专门定制的一个大型音乐盒,按照拿破仑四世的要求,这个音乐盒配有四层音筒抽屉,15个音筒储存了90首曲目,并且每一曲开始前都有拿破仑四世吹口哨作为前奏。这个1875年生产、尺寸巨大、曲目众多的音乐盒至今仍能正常使用,让人能够重温当年欧洲贵族的喜好,一窥拿破仑家族曾经的辉煌。

       同时收藏有中国木雕和西洋音乐盒并不是大沈先生的最终目标,如何将两者结合、融汇创新也在大沈先生的视野之内。正因为音乐盒的机械原理与手表机芯相通,大沈先生和儿子钻研其中、汲取精华,把精密机械技术运用到家族制表事业中,同时又创新性地把中国木雕元素融入手表表盘设计中,形成了独特的东西元素相互结合的现代手表产品,让原本远隔重洋,看似毫无关联的中国木雕和西洋音乐盒汇聚在小巧精密的手表之中,“嘀嗒”声中聆听东西融汇的现代新曲。

        “香港是一个汇聚东西的地方,我的收藏也是汇聚东西,这些手表之中又有东西融合,还挺不错的吧。”在柴湾的这间“世外桃源”里,大沈先生如是说。(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