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南方双彩网推荐》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2013年2月28日,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钉钉子”的比喻,强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钉钉子精神,意味着各项工作抓落实,应该脚踏实地、找准目标、坚持到底,既强调谋定而后动,也强调笃行以致远。于工作事业来讲,体现的是对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追求;于个人成长而言,体现的则是对意志品格的磨炼和考验。
在知青时期,为了解决陕西延川县梁家河乡亲们吃饭、吃水、烧柴等困难,习近平带头并动员当地村民一起修建坝田、打水井、建沼气池。村民回忆:“他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在河北正定任职期间,习近平找差距、促改革、谋良策,摘掉“高产穷县”的穷帽子,带领各部门齐抓共管解决持续多年的公路治理问题,坚持不懈推动当地历史文物保护。群众评价他:“不搞虚的东西,踏踏实实、诚诚恳恳。”
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跋山涉水,专门深入偏僻地区调查研究。“先调研再发言”“先思想再行动”“先敬人再敬己”,“三个先、三个再”的工作方法深入人心。他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推动闽东摆脱贫困。
…………
一路走来,这种脚踏实地、瞄准目标、坚持不懈、敢于冲破层层障碍的钉钉子精神,扎根于习近平长期丰富的基层工作实践中,也贯穿于他后来治国理政的思想实践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和科学工作方法,钉钉子精神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攻坚克难工作中。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作风温床,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总书记指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还处在治存量、遏增量的关口,正是吃劲的时候,松一篙,退千寻。他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总书记强调,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攻坚难度大、影响面广、同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改革任务。
…………
不管是“深和细”,还是“硬碰硬”,抑或“松一篙,退千寻”,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钉钉子”的方法剖析和强大的精神指引。
钉钉子,如果只钉一两下,钉子就容易掉下来;再钉三四下,看似钉紧了,不久就会松动。抓落实也是一样道理,只部署就相当于“钉一两下”,偶尔的推动就相当于“钉了三四下”,只有始终盯紧目标、不断推进,这颗“钉子”才能钉牢固。
钉钉子精神源于实践,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方方面的巨大变化。以脱贫攻坚为例,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近一亿人脱贫,但中国做到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正是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有了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局面。
政贵有恒,实干兴邦。就像梁家河村民对习近平的评价:“不管多累多苦,他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从历史走向未来,这些从宝贵实践中沉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感召必将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孙晓媛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李珊珊 王卓婕 梁雅琴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