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5日电 (尹倩芸)中国经济十强城市变迁历来备受关注。除了“领头羊”,排名第十的“守门员”之争亦是看点。如今坐在这个位子上的南京,正面临激烈竞争。
从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看,2024年中国地区生产总值(GDP)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其中,上海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超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城市,重庆则在去年反超广州位列全国第四。
南京虽仍为去年中国经济十强城市“守门员”,却背负着不小守卫压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何建华对中新社分析指出,宁波经济动能的主要支撑在于外贸和制造业“双轮引擎”。
数据显示,2024年宁波进出口总额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1%。
制造业是宁波的传统优势,这从其“单项冠军”数量也可见一斑,该项指标意指企业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参与编制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宁波累计拥有单项冠军企业674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4家,位居全国之首。
何建华认为,当城市经济发展呈现较为强劲上升势头,应当是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内生潜力不断集聚引发的。
在他看来,宁波的传统《vwin德赢》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夯实了产业链基础,明显进入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新阶段。
面对竞争,南京显然不愿轻易送出中国经济第十城之位。
作为传统工业强市,南京意识到产业升级的迫切性,去年便出台了“产业强市行动2024工作要点”,不仅对钢铁、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提出焕新要求,还瞄准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赛道,加快布局拓展新增长点。
今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强调,把产业强市建设作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中之重。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5000亿级新型电力产业集群等,被提上日程。
南京和宁波竞逐中国经济第十城,比的不仅是经济总量高低,更反映当下区域竞争逻辑及发展趋势。
纵观十强城市可知,加速成长的新兴动能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如广州借助前沿布局突围,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实现领跑。重庆则以智能网联汽车重塑工业根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同比增幅达90.5%,大幅领先全国水平。杭州的优势集中在数字智能产业,更涌现出以DeepSeek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
“城市是否能走在发展前沿,关键在于新旧动能转换速度。”何建华指出,未来城市发展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模式,来支撑核心竞争力形成。
The brain’s “waste disposal system” may kick in after intense neural activity—and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turn on the process intentionally.vwin德赢
科技创新需要试错,只有踏过大量不成功的案例,才能摸索出一条 ♒正确的道路 ⛵,这个过程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 ♑。南京加强金融赋能, ✌去年1—12月,“宁科贷”累计发放贷款20732笔 ⛺,发放额439.95亿元,其中科小占比约70%。南京市科创基金撬动社会 ⛳资本,累计签约设立子基金48只 ♑,总规模93.38亿元,财政放 ➠大规模3.15倍。已投资项目500多个,投资总额超48亿元, ☾其中投资南京科小占比约50%。
本报记者 李存孝 【编辑:唐明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