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韦香惠)饱受争议的游戏租号产业再起波澜。不久前,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发布6则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其中出租游戏账号因涉及不正当竞争而被判赔偿。
有关专家对此表示,近年来,租号服务已经形成产业链,背后所包含的法律边界与商业道德问题应当加以重视,如何平衡用户需求、厂商利益和租号平台三者之间的利益也亟需得到解决。
游戏厂商围剿租号平台 法院判不正当竞争
根据案件公开信息,2021年7月,某游戏公司发现共同运营“租号玩”平台的三家公司未经允许,向用户提供《××无间》游戏账号租赁服务,让用户无需付费购买游戏即可享有游戏服务。
法院认为,本案中,案涉《××无间》游戏系一款付费买断制游戏软件,游戏用户同意《××无间服务条款》等并支付费用后才能使用该游戏,且不得擅自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售卖账号。三被告通过“租号玩”平台大规模、高频率、集中地为游戏用户提供账号租赁服务,并从中获取租金分成收益。三被告的行为导致游戏用户通过“以租代买”即可获得游戏体验,从而攫取了案涉《××无间》游戏获得潜在新用户及付费交易机会,势必会《500彩票官方免费下载》影响上述游戏公司的游戏收益。
另外,《××无间》游戏采取了实名认证措施,三被告为游戏用户提供游戏账号租赁服务,还使得游戏账号的实名注册人与实际使用人分离,影响了案涉游戏的公平匹配机制的正常运行,降低了正常用户的游戏体验,不当增加了上述游戏公司的运营难度和成本。
法院认为被告三家公司的行为已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损害了游戏公司的正当经营利益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依法判决三被告停止侵权,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并连带赔偿上述游戏公司经济损失500万元及合理开支10万元。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向中新网介绍,近几年全国多地法院已有类似判例,大都认为租号服务干扰网络游戏实名制和未成年人防沉迷相关要求的落实、减少游戏运营商交易机会和经营利益、增加游戏运营成本、损害正常用户的游戏体验和合法权益、有损社会公共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夏海龙表示,专门化的游戏账号租赁服务多被认定为网络灰产,游戏厂商和监管对其普遍持鲜明的反对态度,业内很难有立足之地。
行业游走灰色地带 玩家转向地下交易
实际上,租号与买号,自游戏行业诞生之初便开始萌芽。一些玩家通过租号平台付费方式获得其他玩家的游戏账号,以满足快速体验游戏的目的。
黎家明是一名资深游戏玩家,对租号平台有过深度体验。“有时候为了跟朋友一起玩,但区服、段位都不一样,就租个号。还有时候是想体验别人号上有的但自己没有的皮肤外观,或者不想把自己战绩打差,就租个号一起玩。”在他看来,不是自己的号,不用担心败绩影响,打起来没什么压力。
中新网发现,这些平台上有多个热门游戏的账号,能够为普通玩家提供高端游戏账号的道具体验,通常按小时收费,少则几元,多则百元,一般两小时起租。 “如果工作比较忙,自己号如果玩的少了,把号挂上去,有人帮你玩,既不会错过官方活动,同时还有收益。” 黎家明说。
据了解,2015年是租号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随着热门游戏陆续上线,高端账号的缺口被引爆,各种租号平台自此风生水起,产业结构也趋向多元化。以A公司为例,旗下 “租号玩”在2015年正式发布“上号器”,并在此后不断发展。公开资料显示,A公司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拿到融资,目前已经是A+轮。
不过,随着租号产业的不断壮大,暗藏违规风险也逐渐暴露。未成年人通过租号,轻易就能绕过平台监管。此外,黑客、盗号者可能会通过租赁账号来钓鱼,从而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物。
2021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对几大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游戏直播平台进行约谈,强调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
黎家明告诉中新网,现在租号平台限制大大增加,不少人由此转向“借号群”、贴吧等地下交易市场。“这种没有平台约束,收了钱拿不到号,或者把号玩废了也没人管的情况更糟糕。”他说。
租号监管仍待细化 游戏行业亟需第二增长
实际上,面对租号平台的逐渐壮大,有的大厂将“租号”行为定义为不正当竞争的同时,自身也开始“试水”探索“租号”市场。今年4月,某游戏公司旗下一款游戏中也开启了角色租赁平台测试,只要玩家满足特定条件即可自由选择将游戏角色进行出租,从而赚取租金。也有人质疑,这是否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否涉嫌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还有人建议,大厂应该正视租号平台带来的正向发展而非一味打压,游戏账号租售平台和游戏厂商之间的关系,可尝试从以前的“寄生模式”转向“共生共赢”,否则将不利于游戏行业的发展。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有关游戏账号租赁、买卖尚未形成明确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依靠游戏厂商与用户之间的协议,网络交易平台和卖家之间的合作规定,来进行相应违约处罚和禁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一些租号平台已经颇具规模,如果全面禁止也没有充足的法律理由,还会涉及到商家的经营自主权,用户对自己账户的控制和处分的权利。
“如果在用户自愿情况下进行交易,是不是会构成一个不正当竞争,我觉得还是存疑。”刘晓春向中新网解释,商业纠纷案件核心点还是在于证明里面的行为是如何不正当地侵害了游戏厂商本身的利益。
她提到,在实名制要求下,游戏账号的有效转让应该是连同注册身份的一并转让,而不是只把账号密码给别人,这样按照实名制的规定是不允许的。法律上认可的转让需要过户,即把一方的身份也变成另一方的身份。
刘晓春认为,现在有游戏平台规定不能转让,或者说不能租赁,原因是游戏平台对于自身经营秩序维护的需要,但不影响游戏账号中的某些数据带有虚拟财产的属性。她表示,关于游戏账号的虚拟财产认定,主要是依据有财产属性的数据,例如装备等,不能直接认定账号本身就是虚拟财产,因为账号本身可能还会有涉及人身属性的数据,如个人信息等,包含多种利益。
根据《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658.84亿元,同比下降10.33%。游戏用户规模6.64亿,同比下降0.33%。继2021年规模增长明显放缓之后,又出现过去八年来的首次下降,表明产业发展已进入存量市场时代。一些游戏行业分析师认为,游戏行业亟需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游戏产业链延伸的诸多新业态都应该被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