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威尼斯人网站?

发布时间:2024-11-07 20:47

“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

这里是孔子故里山东曲阜。

推开圣城的大门,

厚重的历史画卷层层铺展开来。

远古时期,

这里是东夷族部落的居住中心,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在此绵延;

5000多年前,

这里是黄帝诞生地、少昊之墟,

“三皇五帝”在此留下神踪伟绩;

3000多年前,

这里是商殷故国、鲁国故都,

群贤荟萃、人才济济;

2500年前,

这里圣人辈出,

“至圣”《威尼斯人网站?》孔子在此传道,创立儒家学说。

年轮更替,

今朝今时,

我们一定要去一趟曲阜。

到这里感受儒风鲁韵,

  “触摸”千年文脉。

“千年礼乐归东鲁,

万古衣冠拜素王。”

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诞生于尼山,

成长于阙里,

传学于杏坛,

出仕于鲁都,

归葬于泗上……

每年春秋两祭,

海内外炎黄子孙纷至沓来,

到曲阜拜谒“至圣”孔子,

追思先师遗风。

作为文化圣地、儒家文化起源地,

曲阜被人们视为能比肩耶路撒冷、雅典的“东方圣城”。

以孔子为代表的圣人先贤们

在这里塑造了一个“文明轴心时代”。

在此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

不仅对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还跨越国界、泽润四海,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不朽遗产。

由于孔子和儒家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与影响力,

曲阜形成数量繁多的与之相关的古建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孔府、孔庙、孔林,

并称曲阜“三孔”。

作为后人祭祀孔子和先贤先儒的庙宇,

孔庙极具东方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

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府邸孔府,

承袭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

三路布局、九进庭院,

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档案。

孔林则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

林中墓冢累累,

翠柏葱郁,

碑碣林立,

堪称艺术宝库。

久经风霜洗礼,

“老三孔”风采依旧,

以此为基础,

曲阜近几年还打造了“新三孔”——

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

“老三孔”“新三孔”交相辉映,

引八方宾客到曲阜接受儒家思想和礼乐文化熏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穿梭于孔子故里

人们传诵着儒家经典。

人这一辈子,

一定要去一趟曲阜,

到这里领略

  文化圣城的湖光山色。

沂河、泗河、蓼河、孔子湖,

河湖纵横;

尼山、石门山、九仙山、九龙山,

山景相连。

步入尼山圣境,

远处山脉连绵,

近处湖水微漾,

耳畔古乐阵阵,

如入画卷之中。

上千年来,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布衣,

都能在曲阜这片土地上

收获内心的安宁,

获得思想的力量。

人这一辈子,

一定要去一趟曲阜,

到这里览非遗荟萃,

  品“天下第一家”的佳肴美味。

楷木雕刻、尼山砚、曲阜碑帖

被誉为“曲阜三宝”,

经历代手艺人传承与创造,

在当下仍绽放蓬勃的生命力,

成为现代人眼中的“网红好物”。

各地游客到曲阜一游,

返程常要把文化“装”回家。

“不吃‘孔府菜’,枉到曲阜游。”

同样为圣城招牌的“孔府菜”,

做工精细、风味独特,

遵循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遗训,

深藏博大精深的儒家饮食文化。

“鲁壁藏书”“阳关三叠”

“诗礼银杏”“半部论语”

……

每道菜的命名讲究、寓意深刻,

勾起食客探寻儒家文化丰富内涵的兴趣,

正以千年老味道俘获世界“味蕾”。

人这一辈子,

一定要去一趟曲阜,

到这里与智者对话,

  共探文明相处之道。

金秋九月,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出生地曲阜尼山举办,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

在这里开启融通古今、连接中外的文明对话,

共襄思想文化交流盛宴。

以孔子诞生地命名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创办于2010年,

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

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

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

今年举办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主题,

设有多场高端访谈、分组对话

以及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东西问·中外对话”、尼山世界华人华侨论坛、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

等众多分论坛。

这是一场场追求和而不同,

促进文明互鉴的思想交流;

也是一场场关怀现实世界,

解答时代之问的智慧碰撞。

AI也去了趟曲阜

来看看AI眼中的曲阜

“近者悦,远者来。”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文脉传千载,

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

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礼节欢迎你!

作者:赵晓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