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浙江舟山12月6日电 题:一人“种地”7000亩 盐碱地上结硕果
作者 王梦瑶 钱晨菲
一个人管理得了7000亩地吗?不仅能,浙农耘科(岱山)农业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周理达还说:“很爽!”
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来到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核心区7000余亩土地都由周理达一个人管理,问及管理感受,他说:“很有成就感!”
周理达分享道,回到家跟爷爷奶奶讲起自己的工作,他们觉得一个人能种10亩地已经很不得了了,听到自己一个人就能管理7000多亩土地,爷爷奶奶都很不敢相信。
平静下来后,周理达讲:“还是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智慧农业的发展。”他表示,目前园区内有拖拉机20多台,无人植保机十几台,加上巡检机和配套检测设备,就能实现一个人管理这些土地。
在园区广阔的农田内,农民很少,各种现代化设备却随处可见:喷灌设备在地头给西兰花浇水,无人驾驶拖拉机可以搭载各种农具进行旋耕、犁田、灭茬等针对性作业,多光谱无人巡检机在农田上空巡检,无人植保机可以根据系统生成的“处方图”进行变量作业……
其实,以前这里并不都是良田。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舟山市岱山岛西南部,园区内大部分土地以前都是晒盐制盐的盐田。通过实施盐碱地复垦耕地,园内新增复垦耕地面积达到了5223亩,其中水田面积2465亩,旱地面积2758亩,是舟山乃至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盐田复垦项目。
据岱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盐场存在土壤颗粒细小、密实度高、透水性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岱山县邀请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资集团等单位专家组成联合技术团队,共同开展盐碱地土壤改良试验工作。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处长柳丹向中新社表示,项目区盐碱地土壤盐分含量极高,核心区的含盐量高达6.0-8.0‰,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严重的胁迫效应。
经过分析研究,团队放弃了传统的暗管脱盐的做法,采用对原始土壤破坏性最小的“明沟排水+改良剂调理”的技术方案。为实现高效排水,团队在试验田内侧又开了一道排水沟,与外侧排水沟互为补充,只用2-3小时即可将17亩试验田的水排尽。
经过土壤改良、水稻种植以及蔬菜种植利用,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0克/千克以下提升至15克/千克以上,超过农业耕种标准5克/千克以上;水溶性盐含量从部分地块1%以上降低到0.3%以下,满足水溶性盐含量低于0.5%的生产种植要求。
同时,为提高盐碱地种养的经济效益,园区内还在探索生态混养。在旱地区块推广西兰花-旱粮复种生产模式,在水田区域规模种植水稻,探索“稻虾、稻蟹、稻鱼”共养模式。如利用青蟹—害虫—排泄物—稻田的食物链关系,构建生物循环过程,提升农业生态与经济效益,园区亩均收《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益已超过7000元人民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