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这是我国首部古树名木保护专门法规,将为古树名木保护事业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会议强调,要坚持保护第一,抓紧制定修订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标准、规范等配套制度体系,把分级分类保护、日常养护、采伐移植管理等规定落实落细。要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有序开展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等活动,做好养护救治科技攻关和科普宣传,严厉打击毒害古树、非法采伐等违法行为,引导全社会增强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合力。
陕西是古树名木大省,现存古树名木72.73万棵,其中散生1.14万棵、古树群271个71.59万棵。全国5棵树龄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均在陕西,分别为“黄帝手植柏(轩辕柏)”“保生柏”“老君柏”“仓颉手植柏”“洛南古柏”。近年来,陕西对黄帝手植柏等5棵50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树一策”保护,科学实施保护措施。通过划定保护范围,改造地面铺装,加强树体支撑,安装摄像头、消防栓等设施设备,全面强化5棵古树防火、防雷、防风、防病虫害和防破坏能力。2024年,陕西省黄陵县被纳入全国首批4个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区)。
同样纳入试点县(区)的,还有浙江省柯桥区。当地现有百年以上古树2.17万株,拥有古树群226个、2个全国最美“古树群”,2013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柯桥区先后开展三次普查与一次补充调查,摸清全区的古树名木分布及数量,为2.17万株古树及后备古树配置“身份二维码”,累计复壮古树278株,救治衰弱古树61株。率先建设了多光谱监测站,综合分析古树生长势、生长环境等5类指标,实现了深度“控”、闭环“管”、精细“育”的机制。
湖南双牌县阳明山下,有一个村,叫桐子坳村,因古银杏群落闻名全国。桐子坳村内有银杏树3000多棵,百年以上树龄的130棵,年龄最古老的有1600多年。曾经,这里是湖南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以来,当地逐渐认识到古树名木等良好生态资源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坚持古树名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禀赋,挖掘古银杏群历史文化价值,在村里发展旅游业。如今,每逢秋末冬初,全村银杏绿叶转为金黄,慕名而至的游访者多时每天达到数千人,村民卖银杏果、办农家乐,“银杏经济”成为偏僻村寨村民主要收入。2023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4亿元,全面实现了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正在为古树名木保护事业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林草局先后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与繁育、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我国科学家在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树龄鉴定、健康评估、抢救复壮、资源扩繁等领域取得突破,成功扦插繁殖了黄帝手植柏、老子手植银杏和汉武帝挂甲柏子代苗,攻克了古树名木内部缺陷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形成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加拿大QQ群机器人》套综合复壮措施,发布了古树普查、鉴定、复壮等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林草局表示,将集中攻克古树名木长寿基因与衰退机制、复壮过程中的生理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古树名木树龄无损鉴定设备研发、濒危古树抢救复壮、扩繁和遗传改良等关键技术难题,尽快制定古树名木分级保护、日常养护的技术规范,广泛开展衰弱濒危古树名木养护救治,创新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古树名木、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社会氛围。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的出台,将从国家制度层面对古树名木的调查与公布、行政管理、日常养护、移植保护等进行规范,是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化进程取得的重大进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林草局表示,未来,随着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科技支撑持续加强、执法监管更加严格,全社会共同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必将日益浓厚,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活化石”也将永续传承,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更多绿色底蕴。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