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经济行稳致远)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五个必须”,以奋斗的精神、实干的姿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近期,地方两会相继落下帷幕。发布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锚定产业升级方向、聚焦民生福祉……一份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这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时代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这是应对纷繁复杂国际环境的内在需要。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才能确保我国能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坚持“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吊装管片的机器运转不停,运送材料的车辆往来穿梭……2月16日,位于河北三河燕郊高新区的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潮白大街站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22号线是京冀之间第一条跨省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后,三河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仅需9分钟,到北京CBD仅需32分钟。
产业协同、人员往来、要素流动,离不开交通支撑。一个个交通圈,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京津冀携手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书写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精彩华章。
坚持“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质的有效提升为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动力,量的合理增长为质的有效提升创造条件,两者相辅相成。没有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效率方面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没有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方面的合理增长,各种矛盾和问题就难以缓解,提高发展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1月1日,上海外高桥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久洋吉”号汽车滚装船载着3600辆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远赴墨西哥。
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汽车出口量也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抚今追昔,中国汽车业一度想“以市场换技术”,却只能跟随发展,合资品牌同款车型往往成为全球价格高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经过10多年的市场开拓与技术积累,靠抓住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弯道超车”机会,国产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变为全球性价比高地。从起步就落后世界的“短板”,到如今引领世界潮流的“长项”,充分证明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相互促进。
不只是新能源汽车,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是久久为功的结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推动中国经济形成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元旦以来,哈尔滨火了。
从冻梨摆盘,到人造月亮;从冰上气垫船,到江上热气球……这些精心策划的新场景、新玩法,为游客制造了一拨拨惊喜,带动冰雪经济提质增效。哈尔滨的这把“火”,以元旦假期3天59.14亿元的旅游总收入,验证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规律。
经济发展是一个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找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有机结合点,才能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开辟广阔空间。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
开年即开跑,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谋新策、出实招:湖北举行第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新开工的1555个产业项目中,近半属于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安徽加紧建设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孵化高地;江西省南昌市瑶湖科学岛一期项目开工建设……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透露,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强化创新驱动,拓展应用场景,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与产业深入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继续发挥主动力作用。商务部把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促增收、多减负,让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想方设法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体验,为百姓“愿消费”创造便利。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未来的竞争力。今年1月以来,大江南北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新老基建“落地开花”,民间投资活力不断释放,有力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推动供需协同发力,不断打通断点堵点卡点。
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不搞“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的自我小循环。新的一年,从国家发展改革委抓紧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国家移民管理局正式施行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从宁夏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到江苏深入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各地各部门出台措施打通供需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不是在龙泉,就是在为龙泉产业奔走的路上——这是浙江大学教授、浙江龙泉市汽车空调产业首席专家熊树生现在的工作常态。
几年前,如何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还困扰着熊树生。因为使用创新专利需要先期投入不少资金,让许多中小微企业望而却步。
如今,浙江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改革,形成了“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模式。看准时机的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抢先获得熊树生团队三项发明专利两年的免费试用期限。
“先试用,效果好再付费,我们更有安全感!”公司负责人林有彬说,“多亏熊老师的这几项科技成果,使企业每年业务增长15%至20%。”
截至目前,这一改革模式已累计实施转化1000余次。人还是那些人,企业还是那些企业,体制机制一变,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体制机制创新是提高要素投入质量和效益的“倍增器”,一旦把全社会的动力和活力调动起来,就能对经济发展起到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内生动力的作用是持久的、强劲的、源源不断的。有效调动全社会内生动力,是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
在适度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更要依靠改革开放解决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的问题。
——锐意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从商务部集中发布47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供各地在相关领域借鉴推广,到金融监管总局将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首个目标;从浙江加快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从“一件事”向“一类事”深化,到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签署《共建“信用京津冀”框架协议》,推动信用信息跨区域互认……一系列务实举措,发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信号。
——扩大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
2月9日,中国和新加坡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双方持普通护照人员可免签入境对方国家从事旅游、探亲、商务等私人事务,停留不超过30日。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中国的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添了又一生动注脚。各地各部门正努力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13908.2亿斤!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成如容易却艰辛。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过去一年,粮食生产牵动人心,一系列政策相继落地、一项项技术措施落实落细、一支支服务队奔赴田间地头,粮食安全的篱笆越扎越牢,为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粮价是百价之基,关系物价稳定,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支撑。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是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的缩影。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筹谋划、《大发dafa888官方登录网址》同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发展是基础。不断壮大物质技术基础才会更加安全,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高水平安全。
在湖南株洲,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涉及钢铁、铝材、电子电器等多个行业的上万个零部件。“一杯咖啡”的速度背后,是“链长”和众多“链企”强大的产业协同力。以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中车电机3家主机公司为龙头,400多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融通发展,为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强大韧性和抗压能力,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安全是底线。守护和扩大发展成果,要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2023年我国新增原油产能约2250万吨,相当于新增一个大庆油田。今年以来,中国海油正勘探开发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一般性三标段的10条隧道全部贯通,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有序进行作业……各地各部门绷紧能源安全之弦,综合施策确保能源供应稳定、价格平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1月1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召开。璀璨的灯光,映照卓越工程师为国奋斗的光辉群像;闪耀的奖章,见证大国重器创新争先的时代篇章……81名个人和50个团队接受党和国家在工程领域的最高规格褒奖。
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涵盖了最广泛的社会诉求、最多样的人群和思想动态,体现了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就是最大的政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形成最大同心圆,团结最广大人民,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共同奋斗。
必须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稳定了规模,提升了质量,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春节假期后第一天上班,党员干部就来到企业,询问生产情况和诉求。”贵州鑫硕嘉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杜义彬介绍,项目今年能落地投产并实现良好开局,离不开当地干部高效服务,为企业协调解决了资金、土地、用工、用电等难题。出政策助企纾困,架桥梁促企创新,强服务帮企解难……各地党员干部用心用情为企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
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除夕夜,“中国天眼”FAST总控室里一派忙碌景象,科研人员紧张工作;春节期间,浙江1210家重点企业不停产,183个重大项目不停工;开春以来,贵州各地农技和农机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全力推进春耕春种……科研实验室争分夺秒,攻坚技术难题;企业生产线开足马力,冲刺“开门红”;项目建设“加速跑”,工地热火朝天;田间地头农事忙,人勤不负好春光。新年新气象,广大干部群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今天的神州大地,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一个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的中国,正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