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高凯)《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日前在北京正式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司长李高,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进行会议致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中心主任王灿教授介绍了报告的亮点和主要发现。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实现《巴黎协定》下把全球温升控制在2℃甚至1.5℃以内的目标,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谋求零碳转型。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作出了碳中和承诺,覆盖全球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DP和人口。为识别目前全球碳中和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速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实现公正转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在腾讯及众多专家的联合支持下,编写了《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华体会苹果版》报告系统评价了全球197个国家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进程,为推动各国深化碳中和转型、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巴黎协定》温升目标的差距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参考。
贺克斌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全球各国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清华团队发布的《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对全球197个国家的碳中和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评价了全球各国在承诺、技术、资金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实际进展。他指出,这份报告为推动各国加强碳中和行动、实现《巴黎协定》温升的控制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的领衔作者王灿介绍了该报告的亮点和主要发现。本报告旨在破除当前碳中和进展盘点中的“唯目标论”,以“目标-政策-行动-成效”的综合视角,对全球碳中和进展进行全面评估。该报告对169项指标进行追踪,覆盖了全球197个国家,探讨了各国在碳中和目标、技术、资金和国际合作等关键指标上的表现,并独创性地生成了1500余种代表不同公平原则的碳排放空间分配方案,用以评估各国碳中和目标与各种分配方案间的匹配度。报告指出,各国纷纷出台碳中和承诺,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千秋。当前行动距全球目标所需仍有差距,不同原则下各国弥合差距所需要的努力存在显著差异。报告强调了能源是碳中和进展最为显著的领域,但仍面临巨大挑战,当以碳排放强度为衡量碳中和成效的指标时,全球多数国家均需要加速脱碳进程。报告认为加速碳中和进展,需要“行胜于言”,各国应加强区域和行业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出台,并推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以便支撑全球和国家级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