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9月1日电 题:重庆:船舶“零排”助力长江绿色航运建设
作者 张旭
货船、客船云集,岸桥、高楼林立,一艘艘轮船快速通过长江重庆段;码头上,“零排”有关设备有序运转,给轮船“充电”、转运船上的污水和垃圾……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果园港、朝天门码头等地一派繁忙景象,《澳门广东会02949》绿色航运建设如火如
“重庆在全国率先推出船舶‘零排’方案,目前已在长江重庆段航行、停泊、作业的4000余艘船舶实现污染物船上储存、转岸处置。”近日,据重庆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副处长张望介绍,“零排”方案还在全长江干线得到推广。
从“达标排放”到“零排”
“从业数十年,可以感受到,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长江水越来越干净,生态在变好。”重庆市客轮有限公司总船长郭章云说,近年,他亲历和见证了船舶从“达标排放”到“零排”的转变。
所谓“达标排放”,是船舶自行安装相关装置,对船上污染物进行处置,达到环保标准后再排入长江。郭章云说,“达标排放”相关装置需耗费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的成本,需要对船员进行相关培训,此外,重庆海事局将对设备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达标排放。
“相关装置多安装在有发动机的船舱内,温度极高,加上颠簸等因素,抽样达标率低。”重庆朝天门海事处江北嘴海巡执法大队副队长杨阳介绍说,“达标排放”装置运行成本高、达标可控性低、对船员操作技能要求高等现实问题,对船舶污染治理造成困扰。
在这种背景之下,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零排”方案成为行业呼声。“‘零排’简单来说,就是将船舶的污染物,通过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方式,都转到岸上去。”张望介绍说,为此,2019年底,重庆海事局组建4个船舶防污攻坚专班,选取辖区6个重要港口、111艘船舶、127家港航单位驻点调研。
“对于我们来说,免去了以前繁琐的操作设备和到岸检测,只需要将污染物存储起来,交给岸上即可。”郭章云说,储存设备的投入较小,仅需按实际缴纳污染物处理费,整体成本较“达标排放”模式降低了。
2020年初,重庆海事局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治理理念,引导船舶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污染物进行“零排”方式处理。
此举也得到了重庆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20年修订的《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将“推进船舶污水收集上岸集中处置”写入法规,并写明“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统筹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转运和处理处置设施”。
据重庆海事局统计,重庆目前建成船舶污染物固定或移动接收设施1764个,长江重庆段90%以上的码头具备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能力。
向长江干线和更广领域推行
据最新统计,2023年上半年,长江重庆段共接收船舶水污染物13万余吨,较去年同期增加62.9%。“也就是说,这些污染物均通过‘零排放’,到岸进行了处置。”张望说,“零排”方案已在长江重庆段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上实现了“全覆盖”。
2022年1月,长江海事局发布《关于在长江干线安徽及以上区段全面推进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的通告》,将重庆“零排”方案作为示范性治理经验在长江干线全面推广。
据悉,目前长江干线已有超3万艘船舶应用重庆“零排”方案,实施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其中,重庆“零排”方案充分发挥了“上游示范”作用。
杨阳介绍说,在一线执法经验累积的基础上,重庆海事局发明了“双铅封”“双盲断”方法,从硬件上切断船舶非法排污管路,以防偷排问题;此外,近年还推出“碧水船舶污染物管理系统”,对船舶水污染物实施智能化、数据化监控和分析。
数据显示,长江重庆段船舶防污类违法行为降低,2023年上半年查处涉污违法行为较2020年上半年减少82.0%,偷排等突出违法行为减少91.6%。
此外,“零排”方案涉及的领域也在探索中不断扩大,不仅包含了此前的船舶污水垃圾“零排放”,也包含了靠港船舶大气污染“零产生”(如到岸充电)、在港船舶噪音污染“零打扰”等治理内容。
“看到长江水越来越干净,我们很高兴和自豪,因为这其中包含我们为子孙后代所做的努力。”多位受访者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助力“黄金水道”的绿色航运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