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公布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2023年1月13日上午,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开幕。图为李炳军作政府工作报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凯 摄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3日在贵州省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省长 李炳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贵州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一周年之际,国务院出台国发〔2022〕2号文件,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建设“四区一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总量达到2.02万亿元,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6%、0.5%和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8%;城镇新增就业60.92万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和6.6%。
回顾2022年,我们面对的困难、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反复冲击,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我省除受宏观环境影响外,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攻坚期,又遭受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严重干旱、能源保供、债务约束等因素影响和冲击,多重挑战叠加碰头,多难问题明显增多,对经济发展影响远超预期。面对这些情况,在中共贵州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千方百计破解多重约束、解决多难问题,全省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艰苦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
(一)顶住超预期因素冲击,有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面对一波三折的经济形势,每月分析研究调度,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一季度,部署实施“开门稳”135项具体措施,全省经济走势总体向好,经济增速达6.6%、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受国际形势突发变化、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们在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基础上,及时制定出台稳工业、服务业助企纾困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政策措施,稳住了市场主体,稳住了就业,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二季度当季全省经济增速2.5%、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三季度,部署实施稳增长六大专项行动,政策作用逐步显现,7月、8月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向好;8月底9月初,部分地方相继突发规模性疫情,对全省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9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三季度当季全省经济增速-0.4%。四季度,深入实施促进经济恢复提振行动,大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环比逐月提升,经济恢复好转势头明显。全省经济顶压前行、稳中提质,基本面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二)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高质量发展支撑不断增强。
争取国家支持取得突破性进展。61个国家部委单位出台国发〔2022〕2号文件配套政策文件、签订落实协议或给予单项支持政策。国务院批复《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央各项补助资金3673.75亿元、增长14.9%、规模为历年最高,有力支持了贵州高质量发展!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投放“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新动能产业基金290亿元,中小企业信贷通贷款63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9.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5.5%、提高3.3个百分点。推动白酒产业规范发展。大力实施“三个一批”综合整治,促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规范发展,白酒产业增加值增速达36.1%。抢抓行业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按照“一核两区”布局,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总产值增长115.6%。大力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煤矿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累计建成投产41处煤矿、释放产能2185万吨/年,原煤产量达1.3亿吨。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引进企业超400家,华为云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00%,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90.5%,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户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户。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空间格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成果获国家批准,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编制“多规合一”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为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强省会”“3个100万”深入实施,预计城区新增常住人口63万人。大力推进城镇“四改”。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06万户、建成14.7万户,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1.36万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347条,新建城镇地下管网4007公里、改造981公里。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垃圾、燃气等设施短板。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848公里,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5600吨/日,建设和改造燃气管网822公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新建和改造城市商圈1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24个,获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4个。城镇品质持续提升,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实施粮油生产、储备、加工能力提升三大行动,建成高标准农田260万亩,粮食单产增长1.8%、位居全国第五,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183.1万亩、总产量1114.6万吨,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推动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辣椒、刺梨、蓝莓等种植面积保持全国第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优化经营组织方式。持续完善农民作为种养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39万家,家庭农场达3.5万家。农业在发展大局中更好地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推进“四大行动”。面对疫情严重冲击,在“练内功”上下功夫,为推动旅游业复苏做好准备。稳住市场主体,采取发放消费券、暂退质保金、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助企纾困,18家国有景区开展“三权分置”改革,新增规上限上涉旅企业132户。推动业态升级,织金洞获批5A级景区,新增五星级饭店3家,都匀毛尖制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完善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00座。采取“七个一批”措施,推动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网络销售、社区新型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科技研发、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四个轮子”协同发力,贵州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三)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按照“三个转向”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新增识别9.09万监测对象,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常态化开展“3+1”保障“回头看”,保持问题动态清零。大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加大稳岗就业力度,大力推广以工代赈,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32万元,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减少190万。深化粤黔东西部协作。粤企入黔“双百”行动引进投资107亿元,“组团式”帮扶成效明显。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新(改)建农户厕所22万户,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过60%。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荔波县、石阡县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自治、法治、德治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村BA”成为群众文化新亮点。我们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99.5%,完成习酒集团组建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优化重组,能源集团、建投集团、民航集团等改革重组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完善“黔电送粤”价格形成机制,优化完善“煤电用”价格传导机制,全年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852亿千瓦时。建成全省一体化加油站流量信息监测系统,全省民营加油站销售额增长35.4%、税收增长19.3%。
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开放通道建设取得突破。贵州始发中欧班列纳入图定班列,中老铁路货运班列成功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开放平台不断提升。贵阳国际陆港开港运营,“一局四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铜仁获批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遵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成功举办数博会、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重大开放活动。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增长22.7%,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80%,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3%。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贵人服务”品牌,“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全面落地实施,基本建成全省统一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前列。持续开展产业大招商,引进优强企业1600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000亿元。启动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入企走访,建立“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机制,全力助企纾困,完成留抵退税528.48亿元,新增市场主体74.54万户,上市公司数量达39家。
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战略行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特种化学电源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重组,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贵州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成立。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0%以上。在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上,我们正在加速前进!
(五)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安全和谐稳定。不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妥善处置多起局部疫情。统筹资源力量应对“8·31”疫情,在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用1个月左右时间转为常态化防控。坚决执行中央“二十条”“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努力实现最好防控效果。狠抓安全生产。在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下,大力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省领导带队下沉督导检查,实行重大风险隐患提级管控,设立安全生产举报奖,煤矿、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城镇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提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9%、19.3%。有力应对历史罕见干旱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成效明显。统筹能源保供和煤矿安全。强化精准监测调度,“一矿一策”分类处置,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释放产能,全年供应电煤7033万吨,能源保供总体稳定。防范化解债务和金融风险。继续缓释债务风险,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快解决“两拖欠”问题,着力化解“问题楼盘”等风险,研究采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们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下大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坚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稳中有增。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狠抓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达83.66%,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2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4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16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2.8万人次。大力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制定62项政策措施,加快提升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经济增速。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七大提升工程”。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3.4万个,开工建设4所高校新校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七个专项行动”。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50个,省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成投用,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02岁。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04个。对保障标准偏低的民生项目进行提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18元/月,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4%,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到679元/月、5292元/年。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磷石膏新增量与消纳量基本平衡,乌江、赤水河等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文化惠民深入推进。新增18个城市主题书房,音乐作品《守望·撒麻》荣获国家“群星奖”,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越来越好,更好享受了高质量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在异常复杂严峻情况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成之惟艰。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不为一时波动所动摇,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有突出表现,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加快破解,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五年来,全省上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中共贵州省委坚强领导下,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示要求,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千年梦想。全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92万群众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全国最多,贵州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标签!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重要指示要求,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局。对“四新”“四化”、“四区一高地”逐一研究部署,对产业大招商、营商环境优化、科技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水网”建设、教育卫生整体水平“双提升”、居民增收、老龄工作等进行系统安排,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三个转变”加快推进,市场意识、质量效益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成为普遍共识。经济社会在加快转型中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贵州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全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总量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万元、增加1.6万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大工业产业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1%,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比分别提高13.4、6.3个百分点,十大服务业加快发展,市场主体达436.87万户、企业突破百万户。基础设施水平整体提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331公里,贵阳成为全国重要高铁枢纽,乌江水运全线复航,220千伏变电站县域全覆盖,贵阳贵安成为全球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森林覆盖率达62.81%、提高7.51个百分点,空气、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人民生活加快改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七成左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43.54万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和9.1%。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不断进步。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疫情防控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有效化解,平安贵州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超过99%。实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全覆盖,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人防、外事、红十字、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来学习、“第一遵循”来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来落实,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政府为人民,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以赴消除绝对贫困,坚持不懈保障改善民生,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人民群众。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政府一切工作都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贵阳、毕节、黔南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州)。始终坚持和加强廉洁政府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深化落实年、效能提升年、“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等活动,重实干、抓落实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各位代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全省人民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衷心拥护党中央、衷心拥戴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共贵州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全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贵州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和兄弟省(区、市),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足、质量不高,产业层次低、竞争力弱;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繁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层“三保”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大;本质安全水平还不高,安全生产领域还有不少风险隐患;工作中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等。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正视差距,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这是我们审视、谋划和推进政府工作的时代坐标和根本指南。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调整重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持之以恒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平均水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万亿元;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4%、52%和5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区域创新能力赶超进位,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力争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生态优势不断巩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4%左右,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更加牢固,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7左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左右。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切嘱托,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贵州全部工作的主题,是贵州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做好今后五年工作,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必须实现质量总量同步提升。坚持提升质量、做大总量并举,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尽力实现较快经济增长,做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必须促进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推动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更新思想观念,破除体制障碍,形成人人皆可创新、处处皆有创新、全社会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让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创业潜能充分释放、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把贵州独特的能源、矿产、生态、气候、文旅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更好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决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持续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这个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保持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居民收入增速,坚决巩固好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各族人民。必须牢牢守好安全底线。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全力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快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要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着力稳定社会预期,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好头、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达到2.2万亿元,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左右、7%左右、6.5%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22%、40%、4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3%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扩大内需,提振市场信心。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全力扩大产业投资。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00个以上,推动1000户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投资3600亿元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8%以上。实施重点开发区提质增效行动,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完成投资560亿元,百亿级以上开发区达50个。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建成兰海高速重庆至遵义段扩容工程,加快沪昆高速贵阳至盘州段扩容工程、贵阳至北海高速贵阳至平塘段建设;建成贵阳至南宁高铁、叙永至毕节等普速铁路,完成贵广铁路提质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铜仁至吉首等铁路项目;加强货运铁路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乌江航道改造提升工程,推动开工建设红水河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建筑物。加快“大水网”建设,开工建设黔东南州宣威大型水库,实施一批水网连通工程,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45亿立方米。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900亿元。大力推进新基建。新增敷设天然气长输管道200公里。《6分彩app大全》新建5G基站3万个以上,出省带宽达4.5万Gbps。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安排200亿元注入“四化”等产业基金,优化运行模式,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助力市场主体作用,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撬动更多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大力招引外来资金。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服务保障,提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和落地转化率,滚动储备年度计划实施项目1.1万个,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始终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出台概算管理办法,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
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着力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常态化开展“多彩贵州扶商助旅促消费”行动,举办新春年货节。更大力度实施发放消费券、优质酱酒助力、契税返消费券等政策,全面促进新能源汽车、刚性和改善性住房、家具家装等大额消费,推动养老托幼、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开展“黔酒黔菜美食季”等主题活动,引进预制菜龙头企业10家以上,拉动餐饮消费。持续推进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出台成品油市场长效管理办法。丰富和创新消费业态。支持贵阳市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核心商圈、高品位步行街、高档进口商品店、15分钟生活圈等城市现代商业体系建设,加大“贵字号”商业机构和商品品牌建设推广,大力发展社区新型零售、智慧餐饮、“互联网+”等“吃住行游购娱”融合的新消费环境。积极引进新零售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和首店经济。大力促进电商消费。扩大头部电商平台贵州商品销售规模,支持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贵惠荟”网上惠民生鲜商城服务能力。大力实施电商示范园区、电商直播基地、电商示范企业、网销产品“十百千万”工程,培育一批带货达人、“网红”品牌。引导全社会给予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更多尊重和关心。释放农村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城乡配送网络,大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更好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促进旅游业全面复苏。围绕“两大提升”,聚焦“三大要素”,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大力开展促进旅游业复苏专项行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细分目标市场,挖掘潜在客源,全面恢复跨省游、入境游,大力发展本地游、周边游,接待入黔游客实现恢复性大幅增长,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游客人均花费分别增长10%、8%以上。精心办好省“旅游两会”,突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功能,全方位展示特色文旅资源和精品线路,强力推动贵州旅游复苏。加强涉旅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提升“一码游贵州”平台功能。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加快推动现有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质升级,推动西江千户苗寨、万峰林创建5A级景区,新增规上限上涉旅企业150户、4A级景区8家、等级旅游民宿150家,打造“多彩山居·醉美心宿”民宿品牌。促进文商(酒)旅融合,支持特色餐饮、旅游商品、演艺娱乐等加快发展,积极发展康养旅游、非遗旅游、自驾露营等新业态。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40个左右。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
释放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加快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加快推进“3个100万”,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打造以贵阳—贵安—安顺为引擎的黔中城市群,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沪昆通道和粤港澳—成渝主轴三条国家交通主骨架,推动形成三条城镇发展带,建设遵义省域副中心,培育毕节省域副中心。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引导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源要素向“一群三带”集聚。全力提升城镇品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力推进城镇“四改”,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13万户、完成18.4万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6.76万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1619条,建设改造城镇地下管网2600公里。城市(县城)、乡镇分别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13万立方米、1万立方米,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座、新增垃圾处理能力5500吨/日。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推进开发区建设与城镇建设有机衔接,大力发展城镇商业和服务业,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坚持分类指导,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支持贵阳贵安打造西部地区总部经济聚集地,加快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总部企业。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力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落实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一城一策”灵活运用政策工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好统筹房地产去库存和棚户区改造、地灾避险搬迁安置,推动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安置房。加大市场化长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促进二手房市场交易,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二)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着力打造“六大基地”,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坚定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围绕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做强做优做大贵州能源集团,推动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实施“六个一批”分类处置措施,促进煤矿规模化、智能化发展。加快省级煤炭矿区规划修编,新建、技改扩能30处煤矿和5处以上露天煤矿,建成投产40处煤矿,原煤产量达1.45亿吨。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电煤供应量8000万吨以上。加快528万千瓦在建煤电项目建设,推进480万千瓦现役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开工建设贵阳、黔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电力装机规模达8400万千瓦以上。加快页岩气、煤层气增储上产,天然气供应能力26亿立方米左右。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升煤、磷、铝、锰等优势矿产资源勘查程度,新增和提级资源储量。坚持“富矿”必须“精开”,规范有序进行资源开发。深入推进铝、钛资源高端化利用,提升锰及锰加工产业规模,基础材料产业总产值达1550亿元。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酱香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打造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加快重点酒企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大型企业。持续推进“三个一批”,培育更多优质规上企业,规范发展中小企业,白酒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保持卷烟生产稳定。优化卷烟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现代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规范发展化工园区,磷化集团40万吨/年湿法净化磷酸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现代化工总产值达1600亿元。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人力资源优势,支持各地有序发展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等产业。加强新型建材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加快发展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提高规模和效益。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围绕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优化“一核两区”布局,加大重点园区建设力度,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已建成项目加快释放产能,加快构建上中下游有效衔接、功能配套完善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体系,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00%以上、总量突破1000亿元。保持数字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抓住“数据”核心生产要素和“算力”核心生产力,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围绕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贵安主算力枢纽项目(一期)建成投用。全力打造云服务首位产业,围绕华为云完善产业生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8%。加快壮大数字产品制造业,培育区块链、北斗应用、人工智能、信创、数据清洗加工等新兴数字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20%。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累计上云企业突破3万户。推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取得新突破,集聚相关企业800户以上、人才2万人以上。加快发展数据流通服务产业,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年交易额力争突破10亿元。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产业。围绕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大力推进中航重机产业园、黎阳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振华集成电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安顺加快建设航空产业城,依托主机引导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释放新能源汽车产能,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加快发展中医药产业。出台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坚持企业带动、文旅带动、市场带动,推进药号资源优化整合,支持中医药企业发展壮大,围绕道地药材和优势单品建设一批产地交易市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省级示范物流园区2个,A级物流企业达到100户以上,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水运、铁路货运占比,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4.5%左右。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深化与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战略合作,持续加大各类金融机构、资金和人才引进力度,常态化精准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康养产业。重点发展避暑康养、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旅居康养、森林康养六大产业,打造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打响“康养到贵州”品牌。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会展、科技服务、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着力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作样板,在拓展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上作样板,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上作样板,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3+1”保障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及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高质量做好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增收工作,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持续深化粤黔东西部协作,全面落实两省关于建立更加紧密结对帮扶关系的部署,持续推进粤企入黔“双百”行动,拓展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重点领域协作。分类盘活闲置低效扶贫项目资产,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持续提升粮油生产、储备、加工能力。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规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7万亩,粮食和油菜单产分别增长2%、3%,完成国家下达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切实减少粮食生产、储存、加工各环节损耗,降低储备成本,坚决杜绝浪费行为。扎实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生猪、蔬菜等重要民生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聚焦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林下经济,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5%。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0个,积极推动“黔货出山”。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以县域为主体,推进原料基地与加工企业优化布局,积极发展净菜生产等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以上。拓展农业观光、体验等多种功能。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完善联动带动机制,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快发展,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户、规上农业企业50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2000家以上。加快补齐农业科技服务短板。开展山地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0%左右。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0%,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70%。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用好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更好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积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明新风润泽乡村。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大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加快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落实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及首批国家授权事项清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推动地方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取得突破。深入推进国有景区“三权分置”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推进零星矿产资源储量市场化交易改革试点,推进“净矿出让”。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电力现货、绿电、绿证等交易。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推进供排水价格改革。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支持贵阳市等地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探索。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出台规范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省对市县增量集中机制、建立县域经济财源建设配套措施等制度办法,激活市县发展产业、培植财源、涵养税源内生动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重点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资金要素获取等支持政策,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建立以企业家获得感为导向的营商环境制度。深化“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机制,推动干部上门送政策,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大力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以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树立“贵人服务”的“好口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以“五个通办”为抓手,打造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服务的“企业之家”,提升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能力水平。深入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新增市场主体6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户、服务业企业400户,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以上。
开展新一轮产业大招商。将今年作为“产业大招商突破年”。构建省市县高效协同的招商工作机制,接续开展“双千百场”“夏秋攻势”大招商行动,力争全年引进优强企业1600家以上,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500亿元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强化领导带头招商。把产业大招商作为头号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自己作为招商队员、招商队长,拿出“扫楼”“蹲点”的劲头,全力争取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开展招商。瞄准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华中等重点区域,大力推进央企、民企、外企入黔,积极开展网络平台企业专题招商,用好中企会等商协会资源开展系列招商活动,办好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暨2023全球贵商大会。强化招商考核。完善考核办法,对地方、产业部门、驻外机构招商工作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产业大招商取得实效。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坚定不移沿着“一带一路”特别是沿着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走出去,用足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政策,加大力度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等区域发展。加快建设多向衔接开放通道。扩大贵阳国际陆港集疏运能力,加密中欧班列,拓展中老铁路货运,开通贵阳、遵义至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双向图定货运班列和海铁联运班列,陆港年周转集装箱达到1.3万大箱、同比增长1倍以上。恢复和新开通部分重要境外客货运航线航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持续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确保“一局四中心”整体投入运营,持续优化通关环境,推动一批“走出去”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引进进出口额超5亿元的外贸型企业10个以上,招引落地一批加工贸易型企业,力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积极拓展新业态新模式。用好“贵荟馆”省外仓,创新建设海外仓及境外营销服务公共平台,积极发展保税维修、保税融资租赁、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开通全货机服务,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00%。高水平办好数博会、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泛珠三角区域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等重大开放活动。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五)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推动发展动能加快向创新驱动转换。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巩固提升基础教育。推进公办强校计划、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强基行动,做强做优县中,义务教育大班额消除60%以上,基本消除普通高中超大班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3%、95%、92%。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成贵州医科大学等4所高校新校区并搬迁入驻,基本完成省属高校布局优化调整。新设置1所以上本、专科高校。力争申报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至3个。持续支持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实施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培养更多贵州产业发展所需的理工类人才。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推进部省共建“技能贵州”,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和国家、省级“双高”学校建设,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面推进“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等重点工程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实施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强力行动,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实施产业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大力推动“六大科技战略行动”,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在煤炭流态化开采、微生物组等方向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在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培育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乌江实验室等科技转化平台。加快建设贵州科学数据中心,开工建设医学测序中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锂资源和磷、锰、铝优势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前瞻性开展磷伴生稀土等低品位伴生资源选冶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智能采掘、智能建造等重大科技产业工程,着力突破煤炭地下气化、磷石膏和锰渣综合利用等一批“卡脖子”薄弱环节,推动优势矿产资源数字化勘查开发等10项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产品创新,深入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活动扶持计划,支持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示范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户。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科技入黔”。办好首届贵州科技节。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力度。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优化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留黔行动、“银龄计划”,办好贵州人才博览会,新增人才资源30万人。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加大各类人才资格认证培训力度。发挥贵阳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建设毕节等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举办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落实重点人才“蓄水池”等政策。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引导人才到产业和基层一线创新创业。持续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建设。
(六)下大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等整改,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战役”,深入推进主要河流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65%以上。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专项行动,保持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持续推进赤水河、乌江、清水江等流域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营造林266万亩、树种结构调整60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6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980平方公里。持续推进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开展“贵州生态日”系列活动。
积极探索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5个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推进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县级试点工作,推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深化林业碳汇、林业碳票试点。加快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县建设。创新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统筹做好能耗“双控”,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新增及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不低于80%,实现营运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推动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和绿色建材,提高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深化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经营性自建房、城镇燃气、危化品、消防、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执法效能。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大力提高煤矿智能化采掘水平,深入开展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强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危急险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实施避险搬迁。
守牢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底线。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系统解决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扩大县级化债试点。做好地方新增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周期管理。持续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化存量、控增量”,严禁地方通过国有企事业单位违规举债。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加快省农信社改革,支持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强化地方金融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一楼一策”分类化解房地产风险隐患,用好保交楼专项资金,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防止房地产风险向金融、社会等领域传导。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和完善政府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长效机制,深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做到重大政治敏感事件、暴恐案事件、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零发生。
(八)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大力促进居民增收。深入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稳定在70%左右。进一步推广以工代赈,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安排项目劳务报酬占比提高到30%以上。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惠民惠农补贴政策,确保足额精准发放。深入开展根治欠薪,推进源头治理,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确保就业总体稳定。落实落细稳岗拓岗和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完善支持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扩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继续做好事业单位招录工作,扩大省属国企招录规模,高校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达到80%以上。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全方位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严格落实“乙类乙管”要求,保障药品、医疗设备供应,提高医疗物资储备规模,提升救治能力,全力做好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确保见医、见药、见干部,确保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争取新增获批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建设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黔医人才计划”培训骨干人才300人,持续开展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和村医轮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门诊待遇保障水平,持续开展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各市(州)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全面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提高民生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8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8%、15%。积极增加普惠性养老和托育服务供给。提质改造标准化养老机构20个,打造示范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3个。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5万套(间)。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
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建成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等重点项目。深化拓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深化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开工建设省全民健身中心。办好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创建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开展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
今年要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展农业技能技术培训2万人次,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万人,高职院校“订单班”毕业生就业1.5万人。(2)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改扩建70所公办幼儿园,遴选培育公办义务教育强校计划项目学校500所,实现1万名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院校接受本科教育。(3)加强医疗健康服务,为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结核和白内障筛查,为初中及以上学龄学生进行一次结核筛查;为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为全省重点人群免费发放“防疫健康包”133万份。(4)做好社会兜底服务工作,全省机构集中养育、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00元,分别达到1800元、1300元。(5)完善城市停车位,建成城市(县城)公共停车位3万个,改造人防工程向社会提供停车位2.8万个。(6)推动全民健身,建成社区健身路径或3人制篮球场250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400个。(7)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改建15万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8)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选派2000名科技特派员、200名各类产业导师赴基层开展服务。(9)实现基层消防力量全覆盖,建成150个乡镇标准化消防救援站和1509个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10)改善提升普通公路本质安全水平,建成普通公路安防工程5000公里、危桥改造200座。我们要把这些实事办实,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任期,是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的五年,必须体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全省政府系统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不懈奋斗。要坚决把“两个确立”的高度共识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确保贵州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坚持人民至上。坚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为人民管好钱、用好钱,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意识,严肃财经纪律,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恪守契约精神,建设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开拓进取。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努力克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坚决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善于用创新思维、创新办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负责、敢于攻坚克难、敢于真抓实干,奋力闯出一片新天地、干成一番新事业。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续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不能腐上深化拓展、不想腐上巩固提升,从源头上治理问题、防治腐败。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贵州省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马圣耘 责编:刘丽
校审:杜丹 审发:罗琳
承办: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处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