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规模虽保持快速增长,但资金回笼仍存在一定滞后性
【瞪羚企业如何实现“高跳快跑”④】如何破解“现金流之困”,让企业轻盈奔跑
阅读提示
同一层楼的同一片区域,一侧的办公人员在伏案工作,另一侧的技术工人则在组装海上风电变压器智能控保柜……12月13日,记者走进北京博阳慧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跃然眼前。
“办公区域和生产区域缘何在一起?”记者好奇问道。
“由于订单太多,我们不得不把办公区的三分之一腾出来变成生产车间。”见记者满脸疑惑,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李继晟解释,随着公司业务扩张,现有厂房已无法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无奈之下,只能把生产区域与办公区域有机融合在一起。
成立于2017年的北京博阳慧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以及智能配用电领域的高新企业,于2021年被认定为北京中关村瞪羚企业。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但因为‘活钱’不多,企业又不敢发展太快,一旦资金链断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发展太慢,又怕产品被模仿、被剽窃。”对于李继晟来说,如何让公司这颗小树苗茁壮成长是他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新能源发电是一个备受关注、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这家企业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但“现金流之困”却成了其快速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小设备的大价值
记者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一台海上风电变压器智能控保柜的体积与台式电脑主机相差无几,但厚度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
“不要小看这个小箱子,它的关键技术均属于全球首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0%,并已成功销往国际市场。”公司副总经理常亮脸上满是自豪。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加快,新能源发电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太阳能到风能再到地热能,每一种新兴能源形式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也给博阳慧源带来了巨大商机。
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第一台产品下线,博阳慧源已经连续5年实现营收翻番,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行业“佼佼者”“领跑者”。
近年来,该公司始终致力于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相继推出了包括电力自动化保护控制设备、智能化开关及监测设备等60多种智能化产品,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的电力企业。
“通俗来讲,这些智能化产品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输配电路、升压站等电力基础设施进行融合,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快速隔离故障,进而完成线路自我恢复。”常亮告诉记者,这些智能化产品大大提高了电力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客户提供了精细化产品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
发展路上的“拦《易彩官方网》路虎”
2019年冬天,博阳慧源研发出来的第一批产品刚刚投入市场,就广受业内好评,订单如雪花般飞来。
产品销路不愁,企业发展也有了“底气”。然而,当雄心勃勃的博阳慧源准备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却遇到一个现实难题——钱不够了。
电力行业是技术门槛较高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从技术研发到设备采购,从生产运营到市场拓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当时,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是施工企业,而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比较长,资金回流周期也长,很多施工企业会选用承兑汇票这种‘白条模式’作为付款方式结算货款。”李继晟说,“企业所有的资金都投在第一批产品的研发生产上,收回的却是一张张承兑汇票,需要一年半载之后才能够变现,也就是说,我们手上真正能动用的钱并不多。”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李继晟坦言,“那是一段难熬的日子。”
事实上,瞪羚企业的资金难题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对于科技类中小企业来说,即便已经跨越多道技术关口,成功将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但它们往往因为应收账款账期拉长,“连环欠”现象较为突出,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无法轻盈奔跑,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另外,瞪羚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加之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面对这类企业的贷款需求时,也往往持审慎态度。
期待开辟融资新通道
“虽然公司的各项经营指标都不差,这几年的营收规模也快速增长,但因为资金回笼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之长期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上一年盈利的钱,还是无法填补下一年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李继晟说。
流动资金好比企业生命体中的新鲜血液。相较于一些大企业、老企业,很多瞪羚企业的资金实力相对薄弱,资金流动并不顺畅。
为了突破资金困境,和大部分瞪羚企业一样,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博阳慧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把产品研发出来,并得到市场认可,如果无法给研发员工提供相匹配的薪酬待遇,就会给其他企业可乘之机,整个科研团队都可能被挖走。”李继晟说,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开始以股权激励的方式留住核心研发团队,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想方设法缓解资金压力。他们持续创新产品与服务,加速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更多客户,增加销售收入,拓宽盈利渠道和资金来源。
“更重要的是,企业树立了‘成本制胜’的理念,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了运营效率,不断探索出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新途径。”李继晟说。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注重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精准配置,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支持与奖励,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破解“成长的烦恼”。
“政策驱动对瞪羚企业的高成长性至关重要,我们期待能够继续出台更多有利于瞪羚企业长远发展的针对性政策举措。”展望未来,李继晟认为,要积极发挥省市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对瞪羚企业的培育示范作用,加大对瞪羚企业在风险投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探索形成支持瞪羚企业做大做强的金融支撑模式,合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更好满足瞪羚企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