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日电 题:前瞻2025:中国房地产市场或现四大变化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经过三年多的调整,2024年四季度,中国核心城市房地产成交量连续3个月回升,出现止跌回稳新趋势。2025年,这一向好势头能否持续,并向更多城市扩展?房价能否同步走稳?随着政策组合拳持续用力,今年楼市可能出现四大变化。
2024年年末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将“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置于今年重点工作之首。住建部明确指出,2025年要把“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坚决落实到位。这意味着今年部分限制性政策将被逐步取消,购房门槛也有望进一步降低。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当前涉及居民购房成本、购房门槛的房贷利率、交易税费、首付比例等需求端政策均已降至历史最宽松水平。在“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目标下,2025年中国核心城市限制性购房政策有望继续优化,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或继续优化限购等政策;各地降低房贷利率、降低交易税费等亦有空间。
现房销售占比更大
过去20多年来,预售制一直在中国楼市销售方式中占据主导位置。未来,这一局面有望改变。现房销售或逐步代替预售制成为中国商品房销售的主流方式。
2024年,在中国商品住宅销售中,现房销售面积占比明显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中国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达1.91亿平方米,而同期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7.22亿平方米,占比升至约26.5%。据机构统计,这一比例较2023年全年高7.73个百分点,较2020年低点时高16.31个百分点。2024年,尽管商品住宅整体销售同比下降,但现房销售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现房销售试点支持性政策不断加力,试点范围持续扩大,在土拍阶段就明确实行现房销售的地块占比将持续增加。克而瑞研究中心称,2024年以来,全国至少30个省市发布推进现房销售试点相关文件。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或将是住房预售和现房销售并存的时期。其中预售部分需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同时,政策会加大在供地、规划、报建、金融等方面对现房销售的政策支持。
更多热点城市房价或止跌
2024年,主要城市房价处于下行通道。不过随着预期改善,供需矛盾缓解,2025年部分热点一二线城市房价有望率先止跌回稳。
官方数《福彩中心开机号福彩3的最新今天福彩中心开机号》据显示,2024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17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较2024年10月份增加10城;10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比2024年10月增加2个;热点城市房价率先回稳,当月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一二手房价格环比均回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表示,其中,上海新房价格自2022年6月份以来环比持续正增长,截至去年11月份,环比已连续上涨30个月。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目前行业正在大踏步进入新的平衡周期。若稳市场政策能持续发力,成交规模持续趋稳,预计2025年下半年核心城市房价有望全面止跌趋稳。
“好房子”供应或明显放量
2024年以来,市场上涌现不少更划算的“好房子”。随着部分城市出台计容面积新规,一些新房以“赠送”阳台等方式提升得房率。相当于消费者花同样的钱买到使用面积更大的房子。
就个贷、消费贷款而言,可以也需要做更好的细分,并不是每种业 ⏪务都需要用到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 ♑。很多涉及隐私的数据 ✍,比如哪天 ⛶在网上买了什么东西,与贷款决策可能关系不大。以几个主要的消费 ❦贷款门类举例来说,比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现在余额是40万亿人 ⏱民币左右,主要是基于购房者的收入、工作的稳定性和购买的房屋作 ⏲抵押,并不见得需要那么强的其它数据。再比如车贷和过去80-90年代时的冰箱、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的分期贷款,因为它们不属于 ♏不动产,银行跟踪起更麻烦些,违约风险稍微大些,但也不见得需要 ⚡特别多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另外一个是2000年以后大力发展的 ♉学生贷款或助学贷款,包括职业培训贷款,这类贷款可以看作长期的 ⛔消费或者个人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是在未来 ☽,还可以继续大力发展 ☼的。还有一种是应急贷款,比如有些国家,像日本过去用身份证等个 ♋人有效证件就可以在机器上提取一定数额的贷款应急使用 ♎,数额比较 ❢小福彩中心开机号福彩3的最新今天福彩中心开机号,利息也比较高,信息也是可以在所有贷款机构中相互沟通的。日 ⛲本的这类应急贷款最早的年利是29%,后来日本国会不太满意,降 ⏩到20%。在信息使用上,应该避免的问题是 ⛺,不应老去看借贷人的 ⛳家庭和父母能帮还多少钱,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物,平常消费是否大 ❣手笔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扭曲的信息,未来可能还会造成更大的风险 ♍。所以如果要做画像,要区分看出哪些是主要的信息,哪些不是,而 ➤未来从保护隐私的角度 ⛲,肯定还是会要求使用最小有效信息。
童心:从携手护行到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富勒 【编辑: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