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
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古时称为“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或灯节,这夜则被称为“元夜”“元夕”。顾名思义,正月十五上元节最被人熟知的传统便是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
“画面太美不敢看”“山海经文化美轮美奂”“好像走进了汤婆婆的油屋”.....
让网友们发文赞美的,正是上海豫园灯会。
今年的豫园灯会以中国传统神话《山海经》为蓝本,用灯彩艺术的形式将其复原于上海的闹市之中,给徜徉在其中的游人,呈现了“山海奇豫记”的异想世界,也带去了灯火暖心的情感抚慰。
独属于中国人的情人节、狂欢节
千禧年播出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年少的太平公主偷溜出宫,走失在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民间元宵灯市,而后揭错面具与丰神俊逸的薛绍初遇,从此“一见薛绍误终生”。
在这个版本的故事里,太平公主和薛绍开启纠葛感情的原点在于元宵节——一场灯火璀璨的全民狂欢。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赵李娜认为,元宵节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女性的节日,“封建社会留给女性抛头露面的时间和空间有限,上元节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机会。在这一天全民狂欢,对女性的束缚稍稍放松,所以这也算她们较为禁锢生活中的一点亮色。”
元宵节这天,无论已婚还是未婚,女子都很珍惜难得的出游机会,往往打扮得很隆重。从南宋笔记《武林旧事》中描写的场景可见一斑:妇女佩戴着珠翠等五彩斑斓的装饰品,比如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等,还有戴灯笼造型的“灯球”耳饰。
大概同一时期的《岁时广记》也有记载:都城仕女有神戴灯球,灯笼大如枣粟,加珠茸之类。灯球饰品在南宋民俗画家李嵩的《市担婴戏图》《货郎图》中都有展现。
除了配饰,服装才是整套造型的重中之重。与我们普遍认为古人在喜庆佳节偏爱红色不同,宋代以来,人们特别是妇女会在元宵节穿白色,《武林旧事》《帝京景物略》中相关记载以及当时一些小说中的描写可证明这一节令服饰习俗。
对此赵李娜认为:“也许是因为民间那句‘要想俏,一身孝’的说法,所以当时妇女尤其是年轻女性逛灯市时都穿白袄。这表达了她们一些可爱的小倔强——我就要俏,其他我不管。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主要和元宵节的满月遥相辉映有关。总之,古代女性在元宵节的服饰呈现出独特的雅致审美。”
首饰戴齐了,白袄子穿上了,整个人都美美哒了!接下来干点什么呢?姐妹们走起来,燃烧燃烧卡路里!
清道光年间苏州文士顾禄的《清嘉录》中有记录: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元宵节这天不仅要赏花灯、猜灯谜,妇女还可以结伴出游,走过三座桥,以此祈福新年健康无恙、无病无灾,因而“走三桥”也被称为“走百病”,这一习俗大致从明代定性,盛行于明清乃至近现代社会。
清代《上海县竹枝词·岁时》中用“是夜倾城出游”来呈现当时女子“走三桥”盛况。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元宵节不仅给了传统社会的女子出门游乐的机会,也为她们提供了交际的机会。
轻松喜悦的节日氛围让青年男女们有了相识相知的可能,故有元宵节是古代情人节的说法。《大明宫词》中的“名场面”之所以二十年后还为观众津津乐道,就在于太平和薛绍初遇在元宵节并不突兀,而是符合传统生活实际的艺术再创作。
“元宵节是留给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最后一抹浪漫和狂欢。”赵李娜认为,与春节期间的祭灶、祭祖、拜年、接财神等比较庄重严肃的习俗相比,元宵节不是事关生存的节日,而是处理人们情感和微妙心理的大派对。
灯节:古人对火与星空的崇拜
“原始社会利用火带来熟食和光明后,引发了人们对于火的崇拜,后来古人又开始崇拜天上的星星。所以说最古老的元宵节就是对火、星星这样发亮物的原始崇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勤建介绍,很早楚地民间就有了祭祀“太一天神”的习俗,具体表现为从正月十五日傍晚开始点灯到天明。
对火的原始崇拜到了汉代形成了民俗化、社会化趋势。汉代社会受楚文化影响较大,民间也广泛存在祭祀“太一天神”的现象。
后来,这种全民习俗又演变成了社会性的庆典活动。隋唐时期,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满城灯火宛如点点繁星。
诗人苏味道作诗《正月十五夜》,描述了神都洛阳元宵夜的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其中首句便是成语“火树银花”的出处。
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观灯乐行》则描绘了长安城元宵夜灯山人海的盛世图景:“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自古每逢节日必有假日,汉代在元宵节放假,唐代也不例外。
盛唐之时,元宵节已经有了三天的假期,“上元三夜灯之始,盛唐也。玄宗正月十五前后二夜,金吾弛禁,开市燃灯,永为式”。也就是在唐玄宗时期,正月十五以及前后两夜,民众可彻夜游乐,赏灯庆祝。
到了明代,赏灯期直接拉长到了10天,这也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在千余年的演变中,南北方花灯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北方花灯的形态和花式更显正式、粗犷《938彩票娱乐官网全方位》,南方花灯形式更多样自由、工艺更繁复、生活气息更浓
以浙江沿海为例,当地的元宵节灯笼多为“鱼灯”,以各色各样的鱼为创作灵感制成灯罩。而上海多为“兔子灯”,取兔子温和、繁殖能力强之意,期待人丁兴旺。
元宵节的花灯其实是灯笼发展中的一种形式,就喜庆场合常出现的圆灯笼来说,追根溯源是中国人对太阳、鸟和卵生神话的古老崇拜。
陈勤建认为,崇拜“圆”蕴含着人们对生命的深刻认同,“圆的东西带有生殖意味,给予‘兴旺发达’,或者说生命的延续。实际上我们是在无意识地继承远古对子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崇敬,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传承。”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熊月之在接受采访时评价,“灯会,是传统民俗中的一抹亮色。这种年俗,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花灯、灯组、演艺活动。看上去眼花缭乱、分外热闹,本质上是通过具有仪式感的内容,承载和传递历史、文化和情感。”
在陈勤建看来,元宵节赏花灯是极其重要的节庆仪式感,“节庆仪式感往深里说,这种文化的存在代表了一种文化身份,再进一步讲这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文化人性,文化身份正是由无数这样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或者说民俗活动组合起来的。”
今天,你准备怎么“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