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3月10日电(王题题 梁世界 程振伟)一身深色厂服,穿梭在生产车间里的张波涛,不深入交流,还真难以相信他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副教授。
但也正是这样一位“接《1877凰粗》地气”的智能机器人研发专家,为企业的机械智能化升级带来了新局面,并与企业践行着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先试用再买单)的新模式。
此前,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牵线下,张波涛与杭州临平某科技公司签署了发明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将专利免费许可给企业“试用”。
“这项专利的使用,相当于给我们的机器装上了‘眼睛’。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和高校合作,能够弥补企业在算法研发上的不足,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智能,跟上人工智能的时代步伐。”该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道。
在“先用后转”的模式下,企业对张波涛团队的研究方向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决定基于产品,进行深度的技术开发定制。
长期以来,专利要价高、合作谈不拢、企业对成果信心不足等问题是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之一。
“专利试用,最大的好处是加深了我们企业对专利持有人团队的了解。”企业方表示。
“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相关技术是我们团队的主攻方向,手上有一些相关专利,但是在实验室里‘模拟演练’,并不能真正产生实际价值。科研人员需要走出实验室,与企业加强合作,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张波涛指着机械设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