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湾区,山有路可行,水有桥可渡,路网密布,高铁飞驰,大桥隧道穿云跨海,机场港口星罗棋布;跨境消费和医疗便利,200多项湾区标准互联互通。
眺望前路,粤港澳大湾区海陆空“硬联通”消除地理阻隔,规则标准“软联通”释放发展后劲,居民安居乐业,年轻人创业追梦,迈出文化、商贸、旅游、教育、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融合发展的步伐。
融合路径:“硬联通”和“软联通”
在珠海和深圳异地的“周末情侣”,因为深中通道通车而生活在一起,未来计划在中山安家。某海鲜面餐饮店在中山和深圳宝安甲岸村都有分店,老板黄先生表示,从江门打捞而来的蚝仔和在中山现制好的手工丸子,运到深圳的时间比以往少了一小时,“锁住”了食物的鲜味。物流公司负责人费先生表示,深中通道大大压缩了车辆通行时间,节省了大量运输成本耗费,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运输网络的优化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坐拥密度极高的机场群、港口群,更有星罗棋布的高铁、城际、地铁构筑的交通网络。据统计,大湾区内地9市的日均出行量超过600万人次。
9月14日梅龙高铁开通运营,还有广汕高铁、深茂铁路、南广高铁、贵广高铁的通车,带动粤东粤西粤北旅游业快速发展。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串起广东各地优质文旅资源,让偏远地区的资源“被看见”。广铁数据显示,梅龙高铁通车后,广东省高铁营业里程已达3016公里,高铁里程居全国第一。
从福田站到香港西九龙站,椅子还没坐热,咖啡的冰还没有融化,列车就到站了。这是往返香港深圳的旅客最深刻的感受。“我在珠江新城上班,10多分钟到广州东站,坐高铁1个多小时就能回到香港了。”香港青年林诺谦经常带着香港合作伙伴一起到广东寻找投资机会。
除了商务和旅游,“候鸟人群”是跨城出行的一个重要群体。14年前,国内首条跨越地级行政区城际地铁的广佛线开通,拉开“广佛同城”的序幕,每日承载大量“广佛候鸟”,串联起两地青年的梦想与生活。今年5月,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与已开通的佛肇、莞惠城际实现首尾相连,东西横跨穗、佛、莞、肇、惠五座城市,实现大湾区城市轨道互联互通,加速青年人才和资源要素流动。
近年来,大湾区内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不断发展,出行越来越便捷,“硬联通”让人才交流、信息流动更加便捷、通畅。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机遇、大文章,更要从“软联通”方面着手。
广州“湾区通”工程率先实施三批99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人员流动方面,推出“穗企出入境快享道”服务,开通“商务签注即备即办”功能;货物流动方面,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试点,“湾区一港通”覆盖大湾区城市17个港口。
湾区标准和认证、职业资格认可、内地科研人才签注、“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港澳药械通”“湾区通办”等政策机制实施,大湾区融通发展正为民众提供更多便利。拱北海关、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发布消息,“港车北上”政策正式落地实施一年多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通关的香港单牌车数量已突破100万辆次。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更多精彩赛事、文旅活动将在大湾区上演。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正朝着区域协同的“一体化”方向深入发展,交通、产业、规划乃至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加速推进。便捷畅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如多米诺骨牌,将在大湾区引发“乘数效应”,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及粤东西北地区实现经济发展能级跃升。
融合目标:发展才是硬道理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五年来,广东与港澳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政策红利的作用,围绕要素流动、商事制度、市场准入、税收政策、公共服务等领域,强化制度创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五年来,粤港澳三地更加趋同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日趋完善,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
随着深中通道的通车运营,横琴、南沙、前海、河套四大粤港澳合《鸿运国际官网网站欢迎你》作重大平台之间的物理距离大大缩短,跨珠江口产业协作由企业自发的点状布局,开始向经济合作区等产业集群的形式演化,产业协作更加高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教授矫萍指出,四大平台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主战场,在发展经验的互通有无和借鉴、协同创新等方面,将迎来较大发展的空间。
今年适逢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与澳门一衣带水、桥海相连的是广东珠海横琴岛。近年来,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全面开发,琴澳同城生活越发便利,越来越多澳门青年选择到横琴生活、创业。一个个面向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平台也应运而生。
在横琴环岛路东侧,一片彩色玻璃外墙的建筑,就是粤港澳青年创业者逐梦的起点——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陈天蓝就是在这里,从一名澳门大学的博士生成长为生物科技企业的创始人。
“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等于是‘拎包入住’的,政府为我们提供免费的工作场地、员工宿舍,还有法律咨询、融资对接等服务。”2018年,陈天蓝带着在澳门大学研发的数字微流控技术为主导的分子诊断技术到横琴进行孵化,创办了珠海市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前期非常艰辛,好在公司享受到政府给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澳门青年“澳人澳税”优惠、澳门企业一年免租场地优惠等“福利”。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以政策优环境,以环境引产业。横琴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吸引不少澳人澳企到横琴落地发展。数据显示,合作区目前有澳资企业6324家,同比增长11.6%;在横琴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16025人,就业登记者达4983人;首批6家面向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港澳企业和项目逾700个。
完善的场地设施,一条龙的孵化服务,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打造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福地”,越来越多便民利企措施让湾区青年人才融合一起,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大胆创造青春精彩。
融合底色:为了美好的生活
9月19日,横琴“澳门新街坊”双币种收单业务试点正式上线,澳门居民在当地店铺可以使用人民币、澳门元进行小额移动支付,感受“粤澳兼容”的便利化支付体验。
一栋栋白色建筑矗立在横琴岛上,小花园绿意盎然,坐上居民小巴,10分钟便能到达口岸回到澳门。这是横琴“澳门新街坊”,也是首个粤澳两地携手合作为澳门居民打造的大型综合民生项目。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超1.6万名澳门居民来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生活居住,近5000名澳门人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就业。
今年7月,位于广州南沙的广东医谷正式为大湾区港澳居民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这意味着“港药达”服务正式落地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居民通过信兴综合门诊部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就能得到港澳医生的专业诊疗服务,开具港澳常用药物,并送到其所在大湾区居所。
喝一口咖啡,吃一块澳门葡挞,走进珠海百年古村——北山村,青砖屋、黑瓦顶、麻石道等岭南传统元素与现代感的咖啡馆、设计工作室和艺术展览馆相得益彰。现代元素的注入,让这个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
北山从2007年开始引进社会企业进行古建活化,孵化本土原创品牌50余家。截至目前,北山商圈商户达到200余家,成为红色文化、潮流文化、国际音乐、国际美食、中西文化交流的新青年聚集地。
“我做的葡挞是澳门特色的,坚持传统配方,皮薄馅厚,再加上一点自己的风格,年轻人很喜欢吃。”北山村葡挞店老板Lily来自澳门,她曾是全职太太,直到孩子大学毕业回来,才决定重拾梦想做餐饮。她瞄准珠海与澳门陆地相连、与香港一桥之隔的独特地理优势,以及当地多元文化融合的年轻氛围,为了让更多湾区居民在内地就能吃到正宗的澳门葡挞,最终选择了北山村。近期,她在传统蛋挞配方里进行创新,融合年轻人夏日吃冰的喜好,创新出品“冰葡挞”,年轻消费者络绎不绝。
大潮起珠江,乘风再破浪。粤港澳大湾区汹涌着澎湃的活力,交融着不同城市的魅力,让青年创新创造大胆追梦,居民往来生活畅通无阻。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青年涌入大湾区工作、生活、创业,用他们的激情与热情,在这片热土上抒写青春成长故事。
统筹:李琳 朱景
记者:张菲菲
策划:苏若倩
剪辑:张瑞霖
设计:杨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