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冷翠华
今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工作推进会,会议明确提到,金融系统“要做好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围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保险业积极贡献金融力量,一些省份从政策层面将保险服务嵌入支持“更新换新”的配套金融服务中,如通过保险方式对企业的设备更新贷款予以增信,并补贴保费。此外,部分险企和地方保险业协会分别针对汽车消费以旧换新推出了车险等业务的优惠活动。
在业内人士来看,目前保险业参与“更新换新”的业务深度尚浅,增长潜力巨大。未来,在《行动方案》落地过程中,实体经济与金融保险必然“双向奔赴”。
不同主体迅速行动
积极贡献“保险力量”
从市政基础设施到工业设备,从家电到汽车,近期,一场规模浩大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在全国各地铺开。在此过程中,不同主体迅速行动,积极贡献“保险力量”。
在服务设备更新方面,为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江苏省决定实施中小微制造企业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贷款担保支持政策(以下简称“设备担”),对省内保险机构通过贷款保险方式对中小微制造企业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贷款提供增信,并且符合政策要求的,比照给予保险费补贴等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设备担”业务,按照担保费(保险费)的80%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3年。同时,对开展“设备担”业务规模前五名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按照其“设备担”担保(保险)业务金额的1‰给予相关机构一次性奖励。
此外,根据《山东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为促进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将对已取得研发突破、具备生产、正处在市场推广期的首台(套)技术装备,生产企业为其购买的符合条件的保险,按照不超过3%的费率上限及企业实际投保额的80%,给予单个企业最高500万元的保费补贴,更好破解创新产品市场初期瓶颈。
汽车之家党委书记兼CEO吴涛表示,“百城焕新购车节”以平安产险强大的线上资源及线下服务运营团队为支撑,将主流品牌和车型的优惠价格和二手车置换服务等带到消费者家《3245澳门新莆京》门口。平安产险则从用户需求和购车场景出发,针对本次项目推出了试乘试驾险,保额达20万元,为车主试驾过程提供保障。
事实上,平安产险的举动只是保险业积极支持汽车以旧换新的案例之一。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地,越来越多地方推出“更新换新”的支持方案。
例如,广东省惠州市汽车以旧换新活动从5月份正式启动,惠州市保险行业推出承保车险优惠政策,主动减费让利。具体来看,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传统燃油车商业险自主系数定为0.75(即承保费用七五折),新能源车商业险自主系数定为0.95(即承保费用九五折)。记者了解到,共有15家财产险公司参与了此次优惠活动。
从山东省德州市看,全市17家银行机构、4家保险机构共推出106项政策措施,对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和保险服务支持。
“更新换新”为保险业
带来更多增量业务
推进“更新换新”,保险等金融力量的支持不可或缺。而与此同时,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也有望给保险行业带来更多增量业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设备更新工程来看,不仅高铁之类的大基建进入大维修和设备更新周期,传统行业也面临着新一轮的维修和设备更新,这将会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必定也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更多机会。
“保险公司不仅可以从责任保险、工程保险、运输保险、信用保证等方面介入设备更新工程,还应扣紧此次更新的关键词,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围绕‘保险+科技+服务’挖掘发展潜力。”谢远涛说。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研究所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设备更新要朝着绿色低碳、高效方便、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向前进,市场规模巨大,初步估算年规模在5万亿元以上。因此,保险业在支持国家重大政策落地的同时,也将获得新的增量业务机会,在设备质量保证保险、设备财产保险、设备创新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设备信息化的首版次软件保险、专利保险、商标保险、版权保险等方面都有潜力可挖。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谢远涛认为,保险业面临的机遇除了传统车险、运输保险外,还包括新能源车险、延长保修,以及衍生的智能网联设备保险、电池保险、充电桩保险、智能网联系统预期功能安全保险等。
在邱剑看来,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要不断推出新的车险产品和服务。例如,长期来看,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传统的车险或将被自动驾驶技术的责任险所取代,在这些领域,保险公司都应加强研究并把握相关机会。
此外,除了提供风险保障,保险业还可通过提供贷款保险、信用保险等产品,为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资金支持,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促进资金流向这些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把握好“更新换新”机遇,保险业既能为促进消费、壮大实体经济助力,又能为自身发展寻得更多机遇,实现“双向奔赴”。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