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767彩票苹果下载

发布时间:2024-11-14 05:27

  中新社伦敦6月20日电 题: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为何“跨时空相遇”?

  ——专访旅英文化学会主席黎丽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在英国埃文河畔的小镇斯特拉特福,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故居里,有一座莎翁和中国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并肩而立的雕像。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同时期文豪,都于1616年逝世。他们各自以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对东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旅英文化学会主席黎丽,解析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跨越时空的相遇为中西方文化互鉴带来的启示。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不约而同用戏剧反映对现实的思索,成为所处时代的思考者和梦想者,为何历经数百年,两位的作品经久不衰?

  黎丽:对任何伟大的戏剧作品来说,经久不衰都是其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高度契合时代的表现。两人在万里之遥的东西方同时出现,如今在世界剧坛相遇,作品也经数百年岁月的磨洗光芒愈显。

  莎士比亚时逢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文艺复兴,他以百科全书般波澜壮阔的视角,展现了人性解放的时代风采;汤显祖高举着“以情反理”的大旗,同样让冲破封建禁锢的个性解放精神,在东方的戏剧舞台上绽放。殊途同归的人文精神,是两人戏剧艺术生命得以高飞远翔的思想核心。

  在戏剧艺术的形式本身方面,汤莎都达到了非凡超卓的水准。素材上,两人都从有历史厚度和受众广度的传奇故事中揽精集萃,佐以天才的提纯升华,使这些故事及人物获得永久的戏剧生命力。两人在戏剧的写作原则、情节、风格、人物、语言、戏曲形式、理论、诗韵曲律等诸多方面都建树颇丰。如莎士比亚对希腊戏剧黄金三一律的突破,悲喜剧类的合一,内心独白创作手法运用;汤显祖的“主情”戏剧观,“意趣神色”的创作原则,现实与梦境的虚实交织,文白相间的语言风格等等。正是这些前所未见的天才独创,才使得两人站上了东西方剧坛的艺术峰巅,他们的作品因此也闻名遐迩并广受人们的赞叹、欣赏和喜爱。

  作为思考者和梦想者,这些作品已然成为两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丰碑。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求真思考,对人文理想的至情追梦,都已成为一种超越时代和永恒的精神价值,并在不同的现实语境下不断焕发《767彩票苹果下载》出新的生命活力。

  中新社记者: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上,不同种族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为何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数百年后的今天能够走到一起?

  黎丽: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为东西方戏剧领域的卓越代表,两人能走到一起的时空和契机虽属偶然,但他们的相遇则是当代全球化大背景下,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

  虽然本质上各美其美的不同艺术之间不应也不可论高下,但“东方的莎士比亚”的赞誉,能令许多不熟悉汤显祖的人们,瞬间就领悟到他在东方戏剧史上的崇高地位,起到推进汤显祖艺术向世界传播的正面作用。此前,中英联合举办的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活动,更是适时地把对两人的跨文化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热度推上了新的台阶。

  每个文明都是另一种文明的镜子,照见对方也反照自己。汤莎跨时空相遇,不只缘于同年逝世的巧合,更是东西方戏剧文明在发展进程中交流共鉴的需要。它开启了一个以两人的戏剧艺术为载体的跨文化研究的新平台。这里面不仅有东西方的舞台与舞台的相接、观众与观众的沟通、学者与学者的交流,更是一个可以向历史、哲学、社会、文学、诗歌、音乐、翻译等众多领域进行多点多面辐射的广阔平台。我们从莎士比亚那里,看到他独创的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也从汤显祖那里遇见杜丽娘的念白,两者艺术形式上心有灵犀的内在关联就可作为一个“点”。而汤显祖的“主情论”与中国哲学思想及佛道儒的牵涉,莎士比亚的镜子的现实反映论与希腊哲学的关联,也可把两者纳入中西文化哲学思想这个更大的“面”的学术空间。

  两位戏剧大师身后代表的两种大的文明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共鉴和互补互惠,才是其更深更广的社会人文意义之所在。

  中新社记者:中英都是文化大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几年前,中英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共同举办的活动广泛吸引中英受众,并掀起了一股“中国戏剧热”,为何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相遇能让中英文化交流更加热络?

  黎丽:汤莎的纪念活动在中英受众中产生吸引力,原因是两国的民众与戏剧家之间的文脉相亲。对英国受众来说,莎士比亚虽早已走向世界,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家的,是他们在全球具有顶级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也是英国文化无可替代的经典核心。因此当他们听说遥远的东方大国,出现了一位有同等历史分量的戏剧家时,自然会激发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而对中国人来讲,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可与莎翁比肩的伟人,同样会激发出强烈的自豪感和高涨的热情。

  另一个因素是英国有热爱戏剧的风土人情。当看到伦敦的上百家剧院、与纽约百老汇并称世界两大戏剧中心的伦敦西区、《歌剧魅影》《猫》《狮子王》这些当红名剧流水般的常年热演、遍布英国的戏剧社团等场景,就能理解为何汤莎相遇能让中英文化交流更加热络。

  此外,有热度和深广度的文化交流需要切入点,名人百年纪念的活动可谓是百年一遇的切入点。在这个切入点上掀起的“中国戏剧热”,对中英双方的受众来说,吸引力是“1加1大于2”的,因为这一活动的内涵外延的连接、互动和伸展,既丰富了莎士比亚,也丰富了汤显祖,更激发了中英受众的更多有关双方戏剧艺术的兴趣、灵感和话题。

  中新社记者:除汤莎跨越时空的相遇,中英文化交流还有哪些经典的现象和特征?

  黎丽:从中西文化交流大的历史切面看,双方的相遇交往历经了起起落落、阴晴圆缺。从莱布尼茨的《中国近事》到丝绸、茶叶、瓷器与园林,我们能看到中国风席卷西方的往事;从严复的《天演论》到火车、电灯、莎士比亚与现代派艺术,也能体会西方近现代影响东方的大潮之盛。如今,中英文明交融出现各种风潮和大势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新问题。比如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世界戏剧史上地位的评价,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定位问题,先锋派艺术和中国传统戏曲的比较,西方流行音乐与中国民乐的文化价值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反映出什么文化现象,都值得学者深度研究。

  中新社记者:东西方文化交流是相互切磋、加深理解的一个过程,如何让文化遗产惠及当下和未来?

  黎丽:东西方文化相互切磋是文化交流的思路与方式,而文化遗产则是交流对话的载体和平台。过往的历史中文化遗产惠及文化交流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长城接待过数百位世界领袖和外国政府首脑。30多年前,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留下的“中国的长城是最美的”赞语,已然成为文化遗产惠及中英友谊的历史鉴证。

  说到当今文化交流,记得数年前被《泰晤士报》盛赞为“文化风暴”的兵马俑展出时几近万人空巷,一大早就有人排队候票。还有很多例子都彰显出文化遗产在文化交流中的巨大能量。

  中国是个文化遗产大国。在英国或西方社会民间两种文化交流相遇的各种场合,经常会看到那些世界级或国家级的项目如京剧、茶艺、太极拳,龙舟、昆曲、古琴、非遗美食、舞龙舞狮、国画、书法等精彩亮相。中国文化遗产中的这些得天独厚的库存,始终是一个承载着和平、幸福、理性、包容、健康精神的积极力量,不断以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方式起着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亲和力的纽带作用。

  东西文明文化的不同是经过漫长时光演化形成的。双方要能领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包容、尊重、接纳对方文化的境界也需要长期磨合。这既需要滴水穿石的努力,也要有铁杵磨针的耐心。

  受访者简介:

  黎丽,旅英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旅英文化学会主席,主要研究英国文学作品翻译、跨区域文化传播、华侨文学发展等方向,曾在《人民日报》《美术》《欧洲时报》等海内外报纸杂志发表文章近百篇。其翻译作品曾在大英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举办的“英国文学作品翻译比赛”中获奖,曾受邀为《欧洲时报》撰写《中英关系40年》系列专栏文章,并参与组织、策划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年会等多项大型文化活动。

  面对连连下跌的美股,来自华尔街的警告之声越发响亮。767彩票苹果下载

  降息必要性提升

  本报记者 荀卿 【编辑:宇垣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