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何一华 李未来 北京报道
时隔一个月,四川两大国资集团公司战略重组迎来了新进展。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进行合并,暂不涉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也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不过有投资者认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主业有望更清晰,获取资源的能力也将增强,《华夏时报》记者就此致电川投能源董秘办,截至发稿电话未能接通。
国内某头部券商投资顾问告诉记者,资源雄厚的国资进行重组,因为有优质资源注入或者整合预期,市场自然会预期对上市公司是利好,但是要注意是否存在利好兑现情况,还是要注意短期风险。
两家千亿国企重组
此次重组始于2024年11月29日,彼时上述三家上市公司同步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筹划战略重组的提示性公告。
川投能源表示,公司于2024年11月29日收到控股股东川投集团发来的通知,获悉四川省人民政府拟启动川投集团与能投集团的战略重组事宜,公司将根据重组事项的进展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随着重组持续推进,在最新的公告中,川投能源、川能动力和华海清科也披露了更多内容。四川能源发展集团股东分别为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及四川省财政厅,实际控制人为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对于合并具体情况,川投能源公告指出,合并前川投集团与能投集团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承继、承接或享有,合并前川投集团与能投集团的下属分支机构及所持有的下属企业股权、股份或权益归属于四川能源发展集团。
据了解,川投集团和能投集团都是四川国资委下属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现有的资产规模加在一起超过3700亿元。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两者的总资产规模预计将超过55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1700亿元。
目前,川投集团形成了以能源产业为核心主业,下辖川投能源、川投燃电、川投新能源等25家全资、控股企业。从数据上看,川投集团参控股电力装机4403万千瓦,约占四川省总装机规模的35%。
能投集团聚焦能源化工核心主业,突出“清洁能源、绿色材料、先进制造”三大方向,大力发展电力链、气体链、化工链、锂电链、氢能链五大链条,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并控股川能动力、华海清科等上市公司。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四川省政府也一直在推动国企层面的战略重组。202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里提到,能源领域国企战略重组、整合并购、换股、交叉持股等力度加大。
业内人士认为,四川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水电等清洁能源,另一方面也面临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因此,通过重组川投集团和能投集团,可以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提升四川能源产业的整理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家能源“巨无霸”有望诞生。
整合优质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发布公告的三家上市公司并不涉及本次重组,主要是其背后的控股股东在筹划重组事项。
川投能源在公告中指出,截至目前,本次合并暂不涉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亦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公司将根据本次合并的进展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不过仍有投资者认为,控股股东合并后,上市公司获取资源的能力增强,主营业务也有望更加清晰。
资本市场上,2024年11月29日重组公告发布后,川能动力实现2个涨停板,川投能源则连续2个交易日实现上涨,华海清科仅有1个交易日实现上涨。2024年12月30日公告发布后,次日开盘后,三家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平淡,其中川投能源收盘上涨,川能动力和华海清科股价收跌。
记者了解到,三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各有侧重,川投能源主要是水电,川能动力主营业务主要是风光以及锂电,华海清科则是半导体板块上市公司。
资料显示,川投能源主要依托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田湾河、青衣江、天全河、尼日河、嘉陵江等流域进行水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目前公司持股48%的雅砻江公司独家享有全国第三大水电基地开发权。
今年以来,受益于丰水期,川投能源业绩实现增长。202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7亿元,同比增长6.48%;归母净利润44.22亿元,同比增长15.10%。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2.14%;归母净利润21.20亿元,同比增长21.55%。
川能动力业务聚焦于新能源发电与锂电两大核心领域。新能源发电业务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以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运营及环卫一体化;锂电业务为碳酸锂、氢氧化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李家沟锂矿项目工程建设和采矿系统试生产。
业绩方面,由于新能源行业问《大神》题,川能动力今年表现不佳。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2.77亿元,同比下降7.02%;归母净利润为6.30亿元,同比增长11.69%。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4亿元,同比下降28.39%;归母净利润亏损373.39万元,同比下降103.48%。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责任编辑:王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