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2025(第十五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在北京召开。参会专家表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显著成绩,预计在2025年或2026年会出现新的终端产品换代潮。
算力服务大市《雷速app下戴》场逐步形成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尚冰介绍,2024年,我国已完成备案并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接近200个,注册用户超过6亿,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过3.8万件,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国内开源社区持续壮大,开源鸿蒙项目吸引了340余家生态单位共建,开源参与数量、增长速度均位居全球前列。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席卷之势开启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变量。”尚冰说。
2024年,我国综合算力水平实现有序提升,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大市场加快构建。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陈家春表示,2024年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全面实现20毫秒时延保障能力,北京、成都、上海等地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依次上线,标志着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未来随着算力网络协同发展的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健全,算网融合能力持续提升,全国统一的算力服务大市场将逐步形成。
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表示,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二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全国5G基站突破400万个;三是融合应用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2家中国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占全球42%,有力推动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加速迭代,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杜广达说。
推动终端产品换代潮
2025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来智能终端的变革。“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手机、电脑、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以及工业模组。”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会上称。
例如,AI手机可以让用户与残障人士进行无障碍交流,快速翻译各类语言,快速处理图片,帮助用户识别电信诈骗等。
AI眼镜搭载了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帮助用户进行画面实时翻译,或者进行智能导航、拍照录像、查询信息、智能识别等操作。
机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平均换机周期达到“历史最长”的51个月,中国消费者平均换机周期为40个月。邬贺铨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终端产品的重构,预计在2025年或2026年会出现新的终端产品换代潮。
邬贺铨称,人工智能产业与汽车产业融合,智能座舱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与卫星产业融合,可以推动算力卫星建设;在更广泛的工业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在供应链优化、预防性维护等工业场景加以应用,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
人工智能发展方式变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称,作为各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座,大语言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很难再依赖于规模的扩展,而会更重视推理能力增强。
“业界测算,以往每迭代一个大模型版本,算力消耗会增加10倍,未来这种模式将不可持续。我国DeepSeek采用精简高效的训练方式,以非常低的成本实现了模型迭代。”魏凯说。
另外,算力结构将发生改变。魏凯表示,预计到2027年,推理算力在国内AI算力架构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
“互联网公司将更加注重大模型的推理能力,通过优化推理能力来降低高昂的算力成本,提升模型效率和效果。这有利于构建高性能的产品,同时形成合理定价,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魏凯说。
杜广达表示,我国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挖掘算力、算法、数据潜力,融入并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