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12月24日,紫光股份发布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用账户(以下简称“紫光集团账户”)与长安信托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
据协议显示,紫光集团账户将其持有的紫光股份1.57亿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50%,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每股24.363元转让给长安信托旗下产品“长安信托·中保投1号信托”。
此外,在12月21日,紫光股份披露了另一项股权转让事宜。紫光集团账户与信达证券签署了另一份《股份转让协议》,同样转让1.57亿股公司股份,但每股价格为23.418元,受让方为信达证券旗下的“丰实2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综合两次股权转让,紫光集团账户在紫光股份的持股比例将从原来的12.44%大幅下降至1.44%。紫光集团账户通过这两项交易分别获得了38.32亿元和36.84亿元的转让款,总计约75.16亿元。
如今,随着紫光集团账户将紫光股份11%的股权转让给长安信托和信达证券的旗下产品,紫光集团的风险出清进程得以进一步推进,这对紫光股份来说也是新的机遇。
紫光股份11%股权“易主”
近日,市值达800亿的A股算力龙头紫光股份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紫光集团账户已与长安信托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内容,紫光集团账户将转让其所持有的紫光股份1.57亿股,受让方为长安信托旗下的“长安信托·中保投1号信托”。若本次转让完成,长安信托旗下产品将持有紫光股份5.5%的股权,耗资约38.32亿元。
从长安信托的官方网站信息来看,“中保投1号信托”目前处于开放销售状态,其发行规模设定为50亿元,投资门槛为100万元,信托期限为24个月。值得注意的是,根据choice数据的最新显示,该产品目前并未跻身其他任何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
此外,本次收购紫光股份5.50%的股权,是长安信托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的一次重要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长安信托旗下的产品仅在6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中现身,持股比例均低于5%,持仓市值总计仅为10.25亿元。
除了长安信托外,12月21日,紫光股份公布,紫光集团账户还与信达证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同样将紫光集团专用账户持有的公司1.57亿股,以每股23.418元的价格转让给信达证券旗下的“丰实2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总的来看,两次协议转让完成后,紫光股份第二大股东紫光集团专用账户的持股比例将由12.44%减少至1.44%,分别获得38.32亿元、36.84亿元转让款,合计约为75.16亿元,而信达证券和长安信托的旗下产品将分别持有紫光集团5.5%的股权。
是什么促使长安信托和信达证券的旗下产品如此大手笔地收购紫光股份呢?
从业绩角度看,紫光股份近年来利润增长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为0.48%、-2.54%、2.56%。
不过,紫光股份今年9月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已完成对新华三30%股权的收购,使紫光股份间接持有的新华三股权比例由51%跃升至81%。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紫光股份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目前尚无实际控制人。若本次股权转让成功,长安信托及信达证券的旗下产品将并列成为紫光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能否摆脱“旧紫光”阴影?
事实上,紫光股份11%股权转让的背后,也证明了其正在摆脱“旧紫光”的阴影。
据了解,紫光集团成立于1993年,前身系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2003年,清华大学成立国有独资公司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将紫光集团的股份全部划入。
2009年6月,清华毕业的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出任总经理。次年,赵伟国实控的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健坤”)以2.8亿元入股获得紫光集团35.29%股权,后增至49%,并出任紫光集团董事长一职,直到2022年才卸任。
成为紫光集团“掌门人”后,善于资本运作的赵伟国的“野心”开始显露,借助资本杠杆,开始了对外扩张。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到2019年这短短的6年时间里,紫光集团收购了20多家公司,投入资金超千亿。
与此同时,紫光集团也没有放弃金融布局。除了入股曲靖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芯鑫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外,2017年,紫光集团计划设立中青人寿,但最终未能成行。2018年紫光集团出资28.37亿元,参股诚泰财险,达到单一股东最高持股比例33%。仅时隔一年有余,2020年又借诚泰财险之手,受让幸福人寿原股东中国信达30%股权。
然而,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2021年7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受理债权人对紫光集团的破产重整申请,彼时,紫光集团拟化解债务约1376.09亿元。
当年年末,紫光股份公告表示,紫光集团的管理人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路资产”)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广资产”)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
自此,紫光集团进入了漫长的风险化解与资产重组阶段。作为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平台紫光股份也难以幸免,2022年紫光集团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用账户正式成立,将紫光集团持有的紫光股份3.87亿股票转入该账户。
除了紫光股份外,紫光集团还将持有的紫光国微2844.64万股、学大教育1617.73万股也被转入该账户,分别占总股本的4.69%、13.74%。
就在12月14日,学大教育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紫光集团账户拟将持有的616.2万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以每股40.302元的价格转让给南京星纳赫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若完成转让,紫光集团专用账户持有学大教育比例将降至8.04%。
随着新股东资金注入和资产不断出清,紫光集团的负债压力大幅减缓。今年7月,距离完成重整两周年之际,紫光集团宣布更名为“新紫光集团”,在发布会上,紫光集团的现任董事长李滨表示,重整前,仅紫光集团层面负债接近1400亿元,每年的利息就超过100亿元,而到了2024年6月,集团层面负债下降了67%,减少到400多亿元。
综上,若紫光股份的本次股权转让顺利完成,或将成为紫光集团重整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将为紫光股份带来新《快乐8预测软件下载》的希望。
“新紫光集团”的关键先生
在紫光集团风险出清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到一位关键先生——李滨。
从其过往经历来看,不难发现,在接盘紫光集团之前,李滨就已经在半导体行业的企业并购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接盘紫光集团的管理人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均与李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建广资产持股49%的股东建平(天津)科技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实际控制人正是李滨。此外,李滨通过北京启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大融信(珠海横琴)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智元芯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三家公司拥有智路资产的控股权。
2017年初,李滨操盘的建广资产和智路资产主导了对恩智浦旗下标准件业务的收购,后将这部分业务更名为安世半导体。据了解,这起收购交易金额达27.5亿美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海外半导体并购案。
接手紫光集团后,李滨同样展现出不俗的战略眼光,其表示老紫光集团报表范围内合并的子公司有292家,业务冗杂。
重整后,“新紫光集团”逐渐清退非主业资产,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新成立了紫光智行、紫光智算、紫光闪芯、新紫光半导体等新公司,分别面向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存储、先进工艺等领域。
除了出清冗余资产外,李滨丰富的资本市场经历也给“新紫光集团”带来了资本加持。7月初,紫光集团旗下的存储芯片厂商紫光国芯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随着这笔巨额融资的落地,紫光展锐的上市之路或将更为顺遂。而如今,随着紫光集团账户将紫光股份11%的股权转让给长安信托和信达证券的旗下产品,紫光集团的风险出清进程得以进一步推进。
责任编辑:杨红卜
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各地复工复产的步伐紧凑 ✍,各地经济 ♿也在悄然复苏。近日,百度发布《百度热搜·经济复苏大数据》(以 ⛷下简称“大数据”),洞察“新十条”等政策推出以来,全国网民搜 ⛺索中的经济活动变化。快乐8预测软件下载
假如 ⛔我们能够采用50度电的小电池装在车上,然后每充一次电可以行驶350公里 ✍,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通勤的需求 ☼。同时要电池具备10 ⛵分钟快速充电的能力,可以通过快速补能很轻松地满足远距离出行需 ⚽求,1000公里基本上充两次电、每次10分钟,对消费者不 ♒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对消费者来讲,电池成本降低了3倍,对整个 ♏社会来讲,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了3倍。每辆车子的生产过程当中产生 ♐的碳排量也降低了3倍 ⚽,这个是非常巧妙的一个应用场景。这也 ⏳是电池储能经济学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强调增加使用频率。
本报记者 周棠 【编辑:赫连勃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