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山东青州,南阳湖畔,青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游客络绎不绝。
作为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素有“小大博物馆”之称:地处小县城,馆藏大文物。
“小大博物馆”到底有何魅力?记者实地采访,一探究竟。
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多件
青州,先后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有2200年建城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灿烂的文明成果。
“青州博物馆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多件,陶瓷、青铜、书画等门类齐全,多种文物在全国具有代表性,不少都是青州当地的出土文物。”青州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曾磊说。2008年,青州博物馆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举目望去,博物馆气度恢宏。高台、阙楼、坡屋顶,极具汉唐风格,新馆展陈面积是旧馆的5倍。
拾级而上,来到博物馆二楼,巨幅壁挂雕塑“顶天立地”映入眼帘。“雕塑涵盖了我们三大镇馆之宝,均是国宝。”青州博物馆副馆长杨华胜说,“我带你们去‘寻宝’。”
走进青州历史展厅,在一块玉璧前,他停住脚步。只见玉体形大、雕刻精湛,内区饰蒲纹,外区饰螭虎纹,两条透雕盘龙间刻有“宜子孙”三字。杨华胜介绍:“这是青州出土的东汉时期的‘宜子孙’玉璧,意为‘子子孙孙宜室宜家’,是全国同时期罕见的大型出廓玉璧,且为整块和田玉料雕琢而成,这是开馆以来首次展出。”
书画展厅的醒目处,一幅密密麻麻的小楷长卷引来不少人围观,上面朱笔写就的“第一甲第一名”几个大字格外惹人注目。“这是明代青州人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杨华胜说,“也是目前发现的明代及明代以前唯一一份殿试卷,属国家一级文物,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
来到四楼,三大展厅围绕一个主题——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龙兴寺佛像群造像数量之大、雕刻之精、贴金彩绘保留之完整、时间跨度之长,为中国佛教考古史上所罕见。”杨华胜介绍。
据悉,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400余尊,跨越北魏到北宋近500年,贴金彩绘保存完好,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行走于博物馆,陶瓷、青铜、石刻、陶俑应接不暇,馆藏文物门类齐全,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这次开馆,‘珠山八友’瓷板画首次全部展出,香山汉墓首次以阵列形式大批量展出,这是目前中国出土的西汉彩绘陶俑中保存较好的一批。”杨华胜说。
现代化展陈手段,提升观展体验
在有邻衡王府展厅,行至深处,LED屏幕铺满整面墙,上面明代衡王府内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动画人物翩翩而行。一名游客走到跟前,点击屏幕,对应的人物场景立刻生动起来。杨华胜介绍,展厅尝试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文物活起来”。
青州博物馆前身是益都县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1989年迁入老馆,是四合院式明清风格仿古建筑。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老馆展陈面积、设施、布局等难以满足新的需求。“以前展厅面积小,无法利用现代化展陈手段,大部分珍贵文物得不到有效展示利用。”曾磊说。
现在,新馆有了更大空间,可同时展出2300多件文物,是老馆的3倍,展陈方式创意十足。他介绍,新馆建设时加大了科技投入,不仅增设了不少体验场景,还新设了研学中心、科技保护中心等,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博物馆展品的文化价值。“有了软硬件的提升,新馆将更好走近群众,融入城市发展。”曾磊说。线上体验也在升级,群众可在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云观展”,尤其是视频类、游戏类互动项目深受欢迎。
新馆开馆,博物馆志愿者石延强更忙了,但他乐此不疲:“现在不仅能展出更多文物,还有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小博物《沙巴体育平台首页》馆’长大了。
围绕社区型博物馆,建设城市会客厅
石延强是退伍军人,土生土长的青州人,青州博物馆深深烙在他的童年记忆中。“儿时就经常来,后来也带孩子来,也让他接受文化熏陶。”现在,一到周末,他就泡在博物馆当讲解员,对馆藏文物如数家珍。
回到入口,环绕一周,一块偌大的观景平台映入眼帘,登台远望,树木葱茏,满眼苍翠。
青州博物馆地处青州古城旅游区,2017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面向游客免费开放。
人流量大,资金有限,一个县级博物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曾磊说:“博物馆必须转变思维,开门办馆。围绕‘社区型’博物馆,建设‘城市会客厅’,积极融入当地群众生活,与各年龄层人群接轨,与群众建立强关联,提供全方位服务,这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在博物馆一楼,4D影院、文创商店、青少年活动室、餐厅等区域已经列入规划。
曾磊介绍说,这里将成为集参观展览、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教育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文化场所,博物馆的功能将大大拓宽,依托博物馆本身功能特色,挖掘社会宣传教育职能,未来可以开发更多公共空间。“我们将不断提升展览水平,筹备大展、特展,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一位公交车司机也向记者表示,公司要求24小时核酸才能上 ♉岗,若无法上岗需要提供新冠阳性确诊证明,他无奈之下才前往垂杨 ⛶柳沙巴体育平台首页医院就诊 ☺。
此外 ⛳,沙巴体育平台首页中国移动十年科技攻坚,合力引领核心技术群体突破。
本报记者 张养浩 【编辑:塞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