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曾子建 每经编辑 赵云
最近港股市场火热,腾讯、阿里、小米集团等热门个股持续走高,吸引了大量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杀入”港股市场。由于港交所是T+0交易,还没有涨跌幅限制,更加吸引很多短线高手想去搏一把。
然而,有不少初入港股的投资者发现,若通过港股通买入港股,刚一买入,交易系统便提示“亏损”了约6%。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券商人士进行了咨询。相关人士表示,这确实是很多投资者都面临的困惑,也是近期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据介绍,在港股通交易中,实行的是港元报价、人民币交收的规则。所以,在交易过程中,买入股票时,需要将人民币转为港元后,再用港元到港交所买入股票。而在卖出时,要将港元转换成人民币,资金才会最终回到投资者的资金账户。所以,这就涉及两次换汇的问题。
而在换汇过程中,需要参考的汇率是上交所、深交所公布的换汇汇率参考价。而这个参考价,一般约为离岸市场中间价的正负3%。之所以汇率参考价会设置正负3%的波动区间,主要是考虑到历史上汇率单日波动的范围,一般都在3%以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风险准备金来预防汇率波动。
以2月18日《竞技宝APP官网》交易所公布的汇率参考价为例,投资者提交港股通买入申报时,证券公司可利用参考汇率卖出价(0.96090)计算投资者需要预冻结的人民币资金;投资者提交港股通卖出申报时,证券公司可利用参考汇率买入价(0.90490)计算投资者预计得到的人民币资金。
举个例子,如果投资者购买股价为100港元的港股100股,不考虑手续费的情况下,需要1万港元,在冻结人民币资金时,按照卖出价0.96090计算,需要冻结9609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汇率波动,不考虑股价波动的话,这笔买入交易的参考成本为9609元人民币。
如果股价不变,立刻就以相同价位卖出这100股港股,在卖出时,则按照参考汇率买入价(0.90490)来计算预计得到的人民币资金,那么卖出收回的资金自由9049元人民币,这一买一卖,等于直接亏了约5.83%。于是,就出现了前述“刚一买入就亏损约6%”的情况。
不过,也不用担心。这种亏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亏损,而只是一种参考盈亏。真正在结算的时候,是按照当天收市之后的实际换汇汇率来进行结算。
同样以今日为例,根据规则,日终结算时,投资者的港股通买入交易,按2月14日的卖出结算汇率(0.93686)计算所需支付的人民币;卖出交易,则按照买入结算汇率(0.93714)来计算实际可以得到的人民币。
之前买入时多冻结的那部分人民币会解冻,并在“T+1”之后,我们会看到之前的持仓“亏损”会明显减少。
券商人士表示,尽管这6%的“亏损”并不是真实发生,而是因为换汇而多冻结的一部分资金。但如果频繁交易,甚至是通过港股通进行T+0交易,每一次买入都会多冻结一部分资金,因此而带来的资金占用依然不容忽视。所以,如果要想避免亏损假象的出现,还是建议减少不必要的频繁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