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开云体育官网手机版入口

  初夏时节,在宜昌市猇(xiāo)亭区的灯塔公园漫步,清澈的长江水缓缓流淌,两岸青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灰黑色的沙石码头和煤炭堆场。

  猇亭区濒临长江,是湖北宜昌市城区的东南门户。这个常住人口只有6万余人的市辖区,扛起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大旗,人均GDP常年稳居宜昌市首位。

  不过,化工产业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也一度让猇亭区陷入了“化工围江”的环保困局。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猇亭区,立下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同时也赋予了猇亭新的时代内涵。

  5年过去,作为“立规之地”的猇亭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先行先试,引领示范,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延长产业链条、优化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长江大保护交出了优异答卷。

  宜昌猇亭区委书记李小军曾公开表示,猇亭将坚定不移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猇亭区委办政研室主任廖金华接受澎湃新闻时表示,近年来,猇亭的产业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实现了产业链的蝶变跃升。同时,科技创新也取得突破,新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猇亭的知名度在全国不断扩大。

  去年,在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全新使命。面对新一轮考验,猇亭如何作答?

  2023年年初,《中共宜昌市猇亭区委、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先导区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实施意见》明确,力争到2026年,猇亭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中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如今,猇亭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推动千亿滨江临空产业新城加速崛起,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先导区,打造宜昌城市工业经济主引擎,努力成为全面展示长江大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猇亭贡献”。

  蜕变

  猇亭得名于西汉,虎啸为“猇”,十里一亭,故称“猇亭”。三国时期著名的“猇亭之战”即发生于此。

  猇亭区西临长江,是长江出三峡后第一块冲积平原,面积118.5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数为6.87万人。猇亭原是枝江县(1996年撤县设市)下辖镇,1994年划归宜昌后撤镇设区,是一个“袖珍”的县级行政区,但人均GDP常年稳居宜昌市首位。

  猇亭的发展离不开“化工”二字。纵观历史轨迹,化工产业见证了猇亭由小壮大、由弱变强、由粗放型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艰辛历程。

  公开报道显示,上世纪80年代,宜昌地区化工厂选址猇亭下马槽,猇亭化工产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正式发展起步。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落地,仅沿江一公里内就有21家化工厂。

  猇亭区发改委副局长王钢泷向澎湃新闻表示,猇亭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它的区位优势,猇亭濒临长江,土地比较平整,有大量可供工业发展的土地。同时猇亭是宜昌的交通门户,沿长江流域西进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通道汇集于此,形成了水、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络和区域性物流枢纽。

  往后的时间里,猇亭的工业总量不断壮大,然而 “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带来了税收就业,也让这座城陷入了“化工围江”的环保困局,林立的烟囱厂房、密布的沙石码头威胁着母亲河长江的生态安全。

  谈及猇亭当时的生态环境,王钢泷记忆犹新,他告诉澎湃新闻,“2013年,我刚来猇亭工作,当时这里有很多化工企业,刺鼻的气味四处弥漫,对周围的居民和职工来说,是让人不愉悦的气体。”当地多位居民亦对澎湃新闻表示,以前这里的空气很差,一下雨就污水横流。

  为维护生态“颜值”,2017年,宜昌市出台《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对化工企业逐一筛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主动破解“化工围江”难题。位于长江之滨的猇亭积极响应,迅速采取措施,大力实施“绿色猇亭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完成投资59亿元、实施项目127个,推动绿色发展落地见效。猇亭还编制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按照“关5改7搬9”路线图有序推进21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据三峡日报报道,2017年9月17日,猇亭率先对湖北三新磷酸公司窑法磷酸立窑主体装置实施集中拆除,打响了生产装置集中拆除的“第一枪”,随后,又相继对3家化工企业实施关停……

  一个化工重地,在实现完美的绿《开云体育官网手机版入口》色嬗变。

  革新

  在猇亭区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江边一块铜铸的圆形地标上,“2018.4.24”几个字格外醒目。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猇亭区,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

  一场更重大的转型由此开始。

  “这片原来是第一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硫磺堆场……后来全部拆除了。”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办公室副主任李文洪告诉澎湃新闻,“除了保证环保硬过关之外,董事长还提出要主动转型,把长江沿线的相关生产装置进行拆除腾挪。其实,这对当时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有打击性的。”

  但,不破则不立。

  兴发集团先后拆除临江第一热电厂、甘草膦制剂车间等32套生产装置,关停资产超12亿元之后,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集团投资34亿元,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

  “最关键的还是要转型,兴发集团从发展重化工到精细化工,再到如今向新材料转型。以前像生产肥料这种粗放式的化工,产品价值按吨来计算,如今我们生产的高精磷酸,价值都是用克来计算的。”李文洪坦言。

  2019年,兴发集团研发生产的超高纯电子级磷酸、硫酸和蚀刻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4月,湖北电子化学品专区在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揭牌并启动建设,这是全国第2个、中部地区第1个电子化学品专区。曾经,大量的电子化学品长期依赖国际进口,如今已经实现国产化,同时还能出口到海外市场。

  壮士断腕的苦换来了浴火重生的甜。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兴发集团,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2021年,兴发集团销售收入459.19亿元,净利润50.11亿元,盈利超过“十三五”总和。

  另据湖北日报报道,2022年10月22日,在二十大闭幕后的“党代表通道”上,二十大代表、兴发集团党委书记李国璋说,虽然兴发经历了阵痛,但以破解“化工围江”为契机,绿色转型催生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兴发新材料产业园2022年一年创造的产值、利润和税收,同4年前相比,都翻了番。”

  兴发集团的成功转型,是猇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产业能级跃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猇亭区充分发挥临江、临空、临港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项目,逐步建成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合成生物、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优势产业。

  “主导产业明晰了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下游产业链,越往下走,科技含量越高,经济附加值也越高。”猇亭区发改委主任王钢泷说。

  未来,猇亭将形成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高端装备2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合成生物、新能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科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步入新时代,猇亭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至关重要位置,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走进湖北三峡实验室,大厅墙壁上的几行大字引人注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去年年底,实验室里传来了好消息,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研发实现了新突破。据三峡日报报道,芯片制造有数百道工序,每两道工序之间都会用到大量的电子化学品。湖北三峡实验室针对性地开发蚀刻液,主要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二氧化硅层的蚀刻和清洗。湖北三峡实验室在国内首次掌握了该产品的核心技术。

  此外,三峡实验室正致力于以科技路径将磷石膏“变废为宝”。宜昌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兴发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但每制取1吨磷酸,就会产生5吨磷石膏,这种固体废渣会对水质以及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三峡实验室的首位任务,便是通过自主创新,寻求一条磷石膏综合利用科技路径,这也是当前磷化工产业最迫切的世界级难题。

  不止三峡实验室,创新要素流淌在猇亭每一寸土地上。

  在湖北汇富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团白色粉末悬沉于玻璃瓶底,如同微缩的云海。“这是一种特殊的纳米新材料,叫做气相法二氧化硅。”汇富纳米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拥有极强的绝缘、隔热性,可作为增强剂和流动助剂广泛用于硅橡胶、建筑材料、食品、医药等众多领域。

  事实上,气相法二氧化硅的诞生,来自一块“烫手山芋”。据荆楚网报道,兴发集团在有机硅单体原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品“一甲基三氯硅烷”。这是一种危险品,需要进行专业的危险品运输和处理,如果无法有效消纳,兴发有机硅单体原料就很难扩大生产规模。

  而这块“烫手山芋”,被汇富纳米看中了,汇富纳米随即在猇亭区注册。原来,一甲基三氯硅烷可以用来生产气相法二氧化硅,创新逆袭为纳米级新材料。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小欢在《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一书中写道,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但创新是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己做。只有自己动手,不是靠简单的模仿和引进,才能真正明白技术原理,也才能逐步实现自主创新。

  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猇亭矢志做科技自立自强的“攻坚者”,一组数据或许可以印证。截至目前,猇亭区已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5个,高新技术企业达55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8%,居湖北省第二、宜昌第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1%。

  猇亭完成了从化工重地到创新高地的完美蜕变。如今,一个个强势崛起的优势产业撑起猇亭发展的脊梁,千亿滨江临空产业新城的梦想指日可待。

  责任

  一手抓绿色发展,一手抓生态修复,猇亭交出了一份绿色答卷。

  去年“十一”黄金周,一段17.2公里的滨江绿道惊艳全网。在猇亭的灯塔广场,一场“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一个月内吸引超过35万人次前来打卡,线上观展人数高达1500万人。

  而在2018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灰黑色的沙石码头和煤炭堆场,污水遍地横流。

  为还绿于江,还绿于民,猇亭区先后拆除沿江成林砂场、鑫运砂场、磨盘港码头、祥云码头、泰和港码头等,让辖区17.2公里的滨江变身为一条蜿蜒的绿飘带,城市犹如依偎在“百里滨江画廊”之中,绕山绵延、水清鱼戏、河岸葱茏。

  “这片水域变化很大,水现在是通透的。”这是当地居民的共识。

  猇亭区发改委主任王钢泷也十分欣慰,“以前我家住在伍家岗,后来我把房子卖掉,搬到了猇亭,我觉得住在这里没有问题,蓝天、白云、清水都回来了,在码头边可以看到成群的鱼在河里游,这是我以前完全不敢想的。”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们呵护生态的自觉性也越来越高,一支名为“长江哨兵志愿者服务队”由此诞生。

  “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队长周爱华向澎湃新闻介绍,猇亭是一个特别的区域,除了企业多,每天平均还有上百艘船舶停在这片水域等待过闸,短则停留三五天,如遇到汛期可能会停留一个月。因此,船员们通常需要下船采购生活物资,猇亭是必经之地。

  有人生活的地方,垃圾必会存在。曾经,生活垃圾、污水排放、油污渗漏汇集,并没有规范的处理方式。

  2018年6月,“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改变了这个局面。志愿者们驾驶着一艘经过改造的船,开展江面巡逻、清漂,吹响了“守护长江,我当哨兵”的第一哨。

  如今,保护长江已成为猇亭人民的共识。从初建时只有6人的团队,到如今整个猇亭注册的志愿者已超14000人,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

  “长江哨兵需要社会公众都参与进来,我有幸看到了这几年的变化,不管是学校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只要是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都围绕生态环保在开展。”去年,周爱华针对青少年做了一个项目叫“长江小哨兵”,以青少年带动家庭的模式为重点。“我们从零开始带动了200多个家庭,参与到‘民间河长’体系中的志愿者有289人,今年已经达到了449人,短短几个月增加了100多人,说明整个区域里的环保氛围已经形成了。“

  志愿者的人数不断变多,影响力也在变大。周爱华说,2015年他在江边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不到半小时就能捡一吨左右的垃圾,而且一个星期要去3到4次。如今,江边的垃圾越来越少,一个月最多只要去两次。

  “小时候这里都是土泥巴和垃圾,现在修了公园与休闲设施,环境变美了,晚上散步,大家都愿意朝江边走了。”在猇亭土生土长的程文婷,同时也是“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发起人之一,她如是说道。

  “保护长江生态,这是生在长江边上的人都应该做的事。”周爱华表示,未来,长江哨兵志愿者体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优化,为打造志愿者之城、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贡献力量。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5年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嘱托始终贯穿猇亭转型发展的脉络。如今,踏着春天的旋律,猇亭正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擘画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安居乐业的高质量发展蓝图,为推动千亿滨江临空产业新城加速崛起,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先导区,奋力落笔。(澎湃新闻记者 谈婧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