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活力强、复杂程度高和成果转化多的领域,发展先进制造业是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主要抓手。7月20日,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江苏徐州,在以“聚焦1650聚力强群韧链”为主题的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创新发展大会上,徐工集团“领航·攀登”行动计划正式对外发布。
徐工集团“领航·攀登”行动计划,聚焦打造“创新开放、资源互补、互惠共赢、协同发展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聚力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梯队培育孵化、智改数转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扩大国际合作、服务延伸增值、人才引育集聚”七大行动,加快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升,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官方数据显示,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连续三年超千亿元,净利润增长8倍,组建集团以来连续34年保持国内工程机械第1位,连续三年代表中国企业稳居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商,连续四年国内行业唯一入围“世界品牌500强”榜单,连续十年荣登工程机械行业最具价值品牌榜首。今年1-5月,徐工13个主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产品出口到193个国家和地区。
“行稳”方能“致远”,徐工作为“343”创新产业集群“一号产业”链主企业,坚守实体经济,打造形成了全球最齐全完备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链。值得注意的是,徐工集团还提出一揽子行动方案:将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带动集群提档升级。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
今年以来,徐工集团自主研发35立方超大露天电铲、新一代G系列智能旋挖钻机、全球首创新能源无人矿卡等一批“三高一大”产品,全球最大55000吨米核电重塔设计方案通过评审,标志着中国塔机进入超大塔自主创新时代;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攻克了高端全自动变速箱、大扭矩减速机、整车控制器等100余项“卡脖子”关键技术。
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徐工精准部署产业链、创新链的生动写照。
徐工通过自主攻关、合资合作,攻克高精尖技术,突破一批具有创新性、标志性的重大技术装备和“卡脖子”高端核心零部件。同时,在产业布局基础上,推动传统产业深耕细分领域,在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更加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带动集群向高端升级;坚持同心多元化,加快战略新兴产业成长性突破、核心零部件产业补短锻长,进一步稳链补链强链、提升集群能级。
“我们布局了集团‘一体两翼’和上市公司“5+1”的产业体系,让我们战略发展的定力更足、资源更聚焦,再加上战略新产业、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产业链更加齐全、更加完备,这就是我们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在谈到创新链、产业链布局,杨东升坚定地表示。
围绕创新链精准配套供应链,打通全球价值链布局。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牢牢掌握关键核心零部件,建立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
数字化大屏上,清晰地看到货源发布、接单、调度派车、运输、电子签收、在线结算的全流程。这是徐工自主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能高效衔接工厂、承运商、收货方。
用数字化手段打通供应链“堵点”“卡点”,这是徐工给出的“智慧方案”。
近年来,徐工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投入,持续稳固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底盘”,助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会上,徐工与IBM、SAP正式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全面推动智改数转董事长“一号工程”。
针对供应链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徐工聚焦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创建以流程信息化为核心,以系统集成化为抓手的“智+”系列系统平台,升级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交互模式,打通供应商端、仓储物流端、工厂端、经销商端的信息孤岛,构建高效协同、柔性响应的智能供应链体系。
与此同时,徐工主动出击,依托海内外合作资源优势全力打通国际物流通道,借助物流转换等方式寻求更多有效解决方案,保障国内重大工程以及海外市场订单需求。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徐工依托全球供应链网络布局优势,高效协同生产资源,快速完成配套物资的采购及物流运输服务,实现采、运、产、销的高效衔接。
“把创新链、技术链、供应链、资金链紧紧捆绑在一起,这才是未来要打造的安全可靠有韧性的供应链。”杨东升表示,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打造高质量同盟军,高质量的供应链、销售链。
徐工拥有300+海外经销商,150+服务备件中心,营销网络覆盖全球190+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出口贸易、海外绿地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研发“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今年以来,徐工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擦亮了“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名片。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精准配置人才链,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4月1日,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徐工7名选手参与4个赛项角逐全部获奖,摘得3金、3银、1铜的好成绩。
“推动创新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徐工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创新高地,努力培育更多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段位技术人才、高技能工匠人才、高产出营销人才、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打造成为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链、创新链。
“扎实落地人才自主培养专职书记‘一号工程’,抓好后继有人这个徐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杨东升看来,技术、管理、人才都要往中高端走,这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体现。
坚持外部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徐工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引进,集聚一批行业技术领军人才、国际化人才;依托徐工企业大学、产业大学两大人才阵地,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为《猜球软件》集群培养和输送各类优秀人才,让人才队伍的底座
杨东升表示,徐工集团将始终以“顶梁柱”的姿态和“排头兵”的气魄站位全局、挺膺担当,以“四链”深度融合带动集群提档升级,着力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新发展格局,不断“链”就全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为建设制造强省和制造强国发挥强有力的引领支撑作用,把全球“工程机械之都”的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