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场监管总局答每经问:去年销毁侵权假冒商品货值达8.3亿元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旭
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3)》相关情况。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柳军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当天发布了《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了2023年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从7个方面呈现了2023年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措施与成效。
打击侵权假冒、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市场监管总局如何加强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成效如何等相关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
对此,柳军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执法、开展重点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同时,柳军介绍,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22省(区、市)同步销毁侵权假冒商品4700多吨,货值达8.3亿元。
近年来,我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图为2024年4月27日,观众在西安警方举办的警营开放日活动中观看涉案的假冒伪劣白酒。 新华社图
严打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柳军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对于加强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市场监管总局注重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将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按照新的调整,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职责继续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相关执法工作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业指导。
“就是说,原来的商标专利执法仍然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来承担,但是相关的执法工作,接受知识产权局的专业指导。同时,制修订《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还制修订了《网络销售特殊食品安全合规指南》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与生产经营行为。”柳军强调。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强化监管执法,保护合法权益。2023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知识产权执法的主要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将知识产权执法作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发挥系统集成效应,不断提高执法的时效性、系统性、专业性。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案件4.4万件,移送司法机关1376件。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重点整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组《Ag九游会》织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22省(区、市)同步销毁侵权假冒商品4700多吨,货值达8.3亿元。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发挥综合执法优势,进一步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区合作,推进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合力,不断推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向纵深发展,争取一年比一年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柳军强调。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就在26日当天,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发布会现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对《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介绍。
郭雯表示,《方案》从加强行政保护法治保障、加大行政执法保护力度、严格知识产权管理、强化重点领域和区域治理、完善行政保护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部署了16项具体工作,是全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年度指引性文件。
郭雯介绍,《方案》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对执法的专业指导。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领域执法的专业指导,《方案》不仅聚焦干什么,而且强调怎么干。
比如在加强专利保护方面,《方案》要求优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程序,推动繁案精办、简办快处,提升办案质效;在加强商标保护方面,《方案》要求结合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准确判定容易导致混淆、误导公众等侵权构成要件,推进公正合理保护。
二是坚持保护与规范并重。《方案》不仅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而且强调严格知识产权管理,比如建立完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核准、注销和监管工作体系,规范专用标志的使用;聚焦实践中频发的恶意申请注册商标行为和使用带有欺骗性或有不良影响商标的违法行为,要求发现一起、通报一起、查处一起,做到查处一批案件、规范一类行为。
三是注重跨部门、跨地区保护协作。《方案》要求加强与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标准和司法保护标准统一,完善行政和司法的衔接机制;深化跨地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扩展区域协作范围,完善线索移送和信息共享机制。
责任编辑:何松琳
2014年:超预期降息 ♊点燃券商板块行情Ag九游会
展望中国 ⛶经济下半年 ➢,宗良博士预计全年GDP增长5.4%左右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将保持温和修复,居民消费信心与能 ♉力待进一步提升;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三大投资仍将呈现分化态势; ❤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放缓,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从供给端来看 ⏩,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服务业复苏力度仍然可期。
本报记者 元淮 【编辑:陆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