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梦瑶
DeepSeek引发行业剧震,带火了其研发企业所在地杭州。但着眼打造“人工智能之城”的中国城市远不止一个。
如今,全国多地正摩拳擦掌、加码投入,目标只有一个:在AI赛道上抢占先机。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现有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形成全链条完整布局。大模型备案数量全国第一,占比近四成,抖音豆包、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成为国内首批破万亿级参数大模型。
在科研领域,北京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拥有全国最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学者,还集聚了智源研《澳门新甫京》究院、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北京市经信局局长姜广智今年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市的大模型领先企业基本跟上了国际竞争步伐,下一步产业政策重点是怎样促落地、促应用,在应用当中尽可能地形成标准化、产品化的智能软件、智能助手、解决方案,进一步扩展应用面。
他透露,北京将力争用2至3年时间,培育10家以上世界百强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
深圳:200个应用场景全覆盖
竞逐人工智能赛道,深圳的一大优势是知道“怎么用”。
目前,深圳已累计发布四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涵盖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近200个应用场景,逐步构建起覆盖民众服务、企业服务、城市运行、重点行业赋能的全场景建设体系。
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3600亿元、同比增长约35%,人工智能企业超2800家。
深圳人工智能企业云天励飞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应用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圳率先提出了打造全域全时场景应用,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基础。
与此同时,深圳还有充足的算力供给,并且通过提供“训力券”“模型券”等创新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低成本使用本地算力和模型,可以提高AI研发迭代效率。
上海:年底建成世界级产业生态
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后,上海制定了更具雄心的计划。
截至去年底,上海已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备案,位居全国第二;体现垂类应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登记数量达到68款,位居全国第一。
据上海官方透露,今年主要将从打造超大规模自主智算集群、构建多层次语料供给体系、建设虚实融合超大型实训场和加快行业基座大模型体系创新四个方面重点布局。
上海还出台文件定下目标: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建设3-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
更多城市加码投入
眼下,更多中国城市正在加紧布局人工智能赛道,加码各方面配套资源。
出了DeepSeek的杭州还不满足,今年将专门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支持,希望培育更多类似DeepSeek、宇树科技的创新企业;
以传统制造业和外贸发家的东莞,将设立最高5000万元算力券,对制造企业、软信企业、高校院所等通过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平台租用市内外智算资源给予资助;
中西部重镇重庆,正加快建设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算力调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