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导读】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反弹,跑赢指数基金,会否迎来大翻身?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反弹
跑赢指数基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2025年以来A股市场明显回暖,尤其春节假期后,国产大模型DeepSeek掀起AI投资浪潮,TMT板块超额收益显著。主动权益基金业绩随之大幅反弹,年内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3.71%,不仅跑赢多个主流指数,还跑赢权益类指数基金。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显著回暖
50只基金涨超10%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71%,跑赢同期上证50、深证成指、沪深300等主流指数,也领先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等成长类宽基。而且,相比同期权益类指数基金3.52%的收益,主动权益基金也更胜一筹。
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以来业绩反弹明显。在连续多日大涨之后,A股市场于去年10月9日迎来首次显著的调整。受此影响,去年10月9日至去年末,主动权益基金平均下跌6.40%,仅539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为11.94%。而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占比达到79.77%。去年10月9日以来共有1312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为29.52%。
业绩方面,50只主动权益基金(仅统计主代码,下同)年初以来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0%,其中7只基金涨超30%。部分基金净值创下成立以来新高,净值回升态势显著。
从单只基金来看,鹏华碳中和主题A以42.44%的涨幅领先,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紧随其后,年内净值增长率为40.31%。这两只基金均聚焦人形机器人赛道。
此外,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招商优势企业A、中航趋势领航A、前海开源盛鑫A、万家行业优选等5只基金涨幅超过30%,这些基金同样重仓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有的还配置了半导体、软件等TMT板块。
整体来看,这些基金重点布局AI应用、“AI+”等新兴科技产业领域热门方向,把握今年人形机器人、DeepSeek等引领的主题投资成为他们业绩领先的重要推手。
今年A股明显回暖,尤其春节后,DeepSeek横空出世,火爆全球。对此,财通资管数字经济基金经理包斅文表示,DeepSeek模型效果非常惊艳,显著缩小了与海外大模型的差距。节后抓住计算机板块机会的主动权益基金表现较好。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台湾纬来体育nba直播app》总经理兼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曾豪表示,今年以来A股回暖与AI投资热潮兴起,根源在于全球科技周期和中国产业升级的协同,而主动权益基金表现出色,是因为基金经理的主动选股能力贡献了强阿尔法,再加上市场情绪好转,吸引各类资金流入,形成共振。
平安基金基金经理林清源认为,AI产业在DeepSeek的技术突破后迎来基本面拐点,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力赋能与算力降本的双重推动。公募基金凭借前瞻性投研体系,对成长股趋势的把握能力较强,尤其在产业趋势确立初期,超额收益有望持续。当前,主动权益基金的表现印证了公募基金对AI产业红利的有效捕捉。
聚焦景气赛道
锁定具备阿尔法潜力的方向
业绩领先的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各有不同,但都紧紧围绕产业趋势、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聚焦景气度高、确定性较高方向,挖掘阿尔法收益。
谈及投资策略和配置逻辑,德邦基金的基金经理雷涛直言,新科技、新技术发展很快,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对产业紧密跟踪和深入研究,在景气赛道中精准锁定具备阿尔法潜力的投资方向。
中航趋势领航基金经理王森则以“关注技术迭代,买在产业拐点”为策略核心。“过去一年,我们观察到国产模型技术的突破,AI应用层盈利模式趋于清晰。人形机器人因特斯拉乐观指引、国内厂商加速迭代,叠加老龄化等因素,从B端向C端渗透趋势明显,基于此,我们重点配置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包括减速器、丝杠、电机、传感器、执行器等关键环节。
泰信中小盘精选混合基金经理董季周表示,科技和先进制造是AI落地的重要领域。经过多维度考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空间、竞争壁垒等因素,组合依据市场与行业趋势,高集中度配置电子行业,在计算机方向重点布局办公软件、多模态处理等AI落地场景。这些领域是AI技术实际应用的重要领域,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较高的投资价值。
包斅文指出,DeepSeek问世影响到B、C端。B端推理需求激增,大厂资本开支加大,拉动数据(IDC)需求,利好流程长、标准化高的软件公司,训推一体机有订单需求;C端而言,一方面是硬件的C端上游系统性芯片(SOC),物联网模组景气度会有所上升,因为端侧模型小型化而性能不减,有利于端侧部署;另一方面,传媒领域也有利于探索新商业模式。
“我的策略强调‘实践认知’,通过亲身体验AI硬件/软件产品(如端侧设备、行业应用),从真实需求中提炼投资线索。”林清源称,“彼得林奇‘从身边发现机会’的理念在此适用——AI已渗透至生活场景,端侧和应用层的爆发更具可见性。配置则围绕两条主线:算力降本驱动的硬件迭代、成本下降后催生的规模化应用场景,类比电力成本下降对工业革命的推动。”
华富科技动能基金经理沈成表示,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乐观预测,让人形机器人远期潜力巨大。投资策略上,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方式,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板块,结合产业化进展,综合考虑弹性空间、确定性等因素优选标的。
AI板块或将波动向上
拥抱确定性机会
站在当前,基金经理们认为AI投资已出现一定的交易拥挤现象,但AI应用元年的长期逻辑没有变化,后续会继续拥抱具有确定性的公司。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罗水星称,年初基本面尚未得到验证,市场体现为以主题交易机会为主的“流动性牛”,后续市场可能会阶段性切换到内需风格板块。当前AI投资的交易拥挤度处在较高水平,有局部过热风险,后续市场预计会去弱存强,去伪存真。
谈及今年的操作策略,王森表示会依据AI产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业务实际进展与表现调整持仓。他指出,当下AI投资已出现交易拥挤现象,部分热门标的估值偏高,有局部过热风险。后续他会更审慎筛选投资标的,减持估值过高且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企业,对具备技术壁垒、前景广阔的AI应用企业,尤其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质企业,会继续持有或增持。
林清源指出,尽管AI板块成交占额比约40%,但参考移动互联网初期经验,在产业趋势爆发阶段,资金聚集是合理现象。局部细分领域存在过热风险,但核心资产估值仍在产业空间可消化范围之内。他看好算力基础设施与端侧龙头,当前逐步向应用层扩散。后续操作将聚焦算力降本受益明确的硬件环节和已形成用户黏性的垂类应用。
“一般而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流动性相对宽裕的市场环境比较利好主题投资。短期局部有交易量占比过高的风险,在风险逐步释放后,AI应用元年的长期逻辑没有变化。”包斅文说。
沈成也认为,当前AI投资交易拥挤度提升,投资机会与风险并存。短期若局部过热,相关标的会出现调整,波动可能较大。但产业进展积极、能兑现基本面的标的仍有上涨空间。“人形机器人行业长期向好,会在长期配置的同时,结合产业进展和市场预期调整仓位与标的。”他强调。
也有一些基金经理认为,AI投资交易并未过热。董季周直言,近期AI板块在全市场成交额中的占比显著攀升,换手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尚未达到过热程度。后续会基于对科技和先进制造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对AI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灵活调整投资组合。
“今年的操作思路仍然是哑铃型策略为主,均衡布局科技与红利资产。”曾豪介绍,科技端将聚焦AI,依据技术壁垒和商业化前景精选优质标的适当参与。
人工智能浪潮汹涌
或成为影响市场关键变量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春节过后,市场风起云涌。主动权益基金“火力全开”,多只产品年内净值增长超40%。
AI板块高位震荡,港股异军突起,扰动主动权益基金排名。多位受访基金经理认为,A股市场后续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扰动,拉长时间看,AI应用场景广阔,有望成为未来3~5年的科技投资主线,同时看好受益于经济复苏,业绩迎来底部反转的行业。
AI发展趋势或成影响市场
核心变量
DeepSeek横空出世,带动AI板块成为春节后走势最强劲的板块,多只重配AI热点股票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跃居前列。多位基金经理认为,未来AI产业的发展趋势或继续成为左右市场走势的最强变量。
平安基金基金经理林清源直言,目前市场的核心变量在于AI大模型的“阶跃式突破”。“若多模态能力、推理成本、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发生质变,将触发应用场景指数级别的扩张。当前DeepSeek对GPT-4的追赶已经打开了技术平权窗口。”他说。
中航趋势领航基金经理王森认为,AI产业技术的发展速度以及应用落地情况充满变数。一旦AI技术取得更大突破,或者在更多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将会极大地改变市场格局和投资热点。
华富科技动能基金经理沈成表示,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首先是宏观面的变化对市场风险偏好和资金面的影响;其次是产业进展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预期的变化。“比如,2024年中期,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规划低于市场预期,造成了板块的大幅下跌。”他举例说。
除了AI产业链的发展变化之外,宏观经济及海外市场走势也是基金经理关注的重要方面。“宏观层面,接下来市场将逐步进入政策落地和数据验证阶段,如A股2024年年报业绩、物价、金融数据等将陆续披露。同时,政策与监管层面的调整与变化也不容忽视。”泰信中小盘精选混合基金经理董季周指出。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兼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曾豪表示,海外加息的不确定性不容忽视。美联储虽目前暂停降息,但通胀前景不明。若未来加息或维持高利率,全球资金回流美国,A股市场资金外流压力增大,流动性趋紧,估值也会受到压制,成长板块等高估值股票所受冲击会更大。
看好AI及顺周期投资机会
目前时点,多位基金经理看好AI产业的发展前景,也有基金经理看好顺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
在林清源看来,AI将主导未来3~5年的科技投资主线,他强调,投资中需区分“真成长”与概念炒作。参考纳指走势路径,大模型突破后软件、应用端弹性更大,其中包括计算机、消费电子、传媒等板块。此外,还需关注“AI+”传统行业的改造效率。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罗水星表示,全年的投资策略应以科技和顺周期轮动为主,这两个板块都可能阶段性占优。他看好科技领域的机器人、AI应用、智能驾驶、IP经济、固态电池、军工等机会,以及“反内卷”和经济企稳预期逐渐强化下的化工、资源、新消费领域投资机会。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基金经理包斅文看好AI各类应用,包括TMT、机器人、智驾等方向。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主题风格或将继续占优,直到经济出现强复苏预期。
AI细分板块中,除了人形机器人,王森还关注AI在医药、智能穿戴、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机会。
董季周比较看好数据服务、AI融入企业数据流CRM/ERP,以及行业垂类应用;在硬件创新上,他认为,“云、边、端”将成为AI在硬件落地的有机整体,手机、PC、耳机和眼镜等端侧接入AI将成为趋势。
除了AI产业链,经济复苏也将带来重要的投资机会。
“随着经济复苏,明年许多行业较大概率将迎来困境反转,业绩底部修复的行业有望成为市场聚焦的主线方向。可以关注潜在的并购重组方向,以及机械、医药、电子、化工等产业整合加速的行业。”曾豪表示。
主动权益基金
“大翻身”?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2025年以来,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取得闪亮业绩,渐渐驱散过去三年业绩不如被动产品的阴霾,市场发出主动权益基金“大翻身”的声音。
开年后在政策面、资金面、消息面配合之下,A股明显回暖,AI应用、机器人等产业表现出色。显然,市场正给予更擅长选股的主动权益基金机遇,不过,究竟能否实现“王者归来”,还有待时间验证。
“大翻身”正在演绎
2019年至2021年,主动权益基金一度火爆,而近三年却业绩不佳“跌下神坛”,2024年更是陷入“至暗时刻”,业绩大幅跑输指数型基金,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规模也跌至近年来的低点。
进入2025年,情况正在出现变化:一方面,今年业绩最牛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增长率已超过42%,而被动产品最佳表现为31%,主动权益基金领先超过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截至2月15日,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71%,优于被动型产品同期3.52%的平均收益,相较过去两年出现“逆转”,尤其2024年,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业绩分别为3.73%、10.68%,差距相当大。
凭着A股回暖之风,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能否走出低谷,实现“大翻身”?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兼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曾豪分析,过去三年被动型产品占上风,主要是由于市场风格比较极端,被动型产品紧跟指数能有不错收益。“但今年情况不太一样,不同板块、不同个股的表现差异很大,特别考验选股能力。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如果能捕捉到有潜力的板块和个股,像AI、新能源新技术方向上的优质股,以及一些传统行业困境反转的公司,业绩值得期待。”曾豪说。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过去三年被动指数表现优于主动权益风格,预计今年主动权益表现有望改善,契机在于:一是政策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二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趋势愈发清晰,主动权益的投研优势有望体现;三是经历三年调整之后,机构重仓方向的估值性价比凸显,且筹码结构也在明显改善。
“我们认为‘王者归来’正在演绎,A股的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对今年主动权益的整体表现有信心。”财通资管数字经济基金经理包斅文说。
AI等给主动基金经理带来机遇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AI、人形机器人等主题将为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提供土壤。
“主动权益基金的优势在于对产业趋势的预判和个股Alpha的挖掘。AI投资具有复杂性,包括技术路径分化、应用场景碎片化,这为主动选股提供了空间。若今年市场维持结构性行情,在市场风格切换较快的情况下,主动权益基金的优势可能会显现出来。”中航趋势领航基金经理王森分析。
平安基金基金经理林清源也看好AI等带来的机遇。他分析道,今年主动权益基金已显现出超额收益,源于两个方面:一是AI产业链细分领域高度分化,主动选股优势凸显;二是市场对主题投资的定价纠偏需要深度研究。“尽管指数产品在β行情中占优,但AI产业当前处于α挖掘阶段,分析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不过,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规模也是重要一环。林清源强调,规模较大的产品确实面临掣肘:第一,AI细分赛道容量有限,大资金难以灵活配置早期标的;第二,交易冲击成本在热点轮动中会被放大。
罗水星表示,主题行情中,很多科技龙头涨幅也相当可观。只要规模不是特别大,都有可以选择配置的标的,关键是选对配置的方向。
责任编辑: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