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高校联合发布招生信息
高招政策持续利好,考生成才路愈发宽广
◎实习记《1分钟一期极速赛车开奖记录》者 裴宸纬 沈唯
日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7所北京高校,举办高考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发布高考招生信息,全面解读了每所高校的办学特色、优势专业、招生录取政策以及招生咨询活动方案等。这7所高校均为教育部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实力强劲,行业特色鲜明。
“新增6个招生专业和4个双学士学位招生项目,高考改革省区普通类专业录取实施零调剂”“继续实行宽松的转专业政策不变,允许大类分流后二次申请转专业”……记者通过梳理这7所高校的招生政策,发现招生政策越来越利好考生,考生成才成长路径越来越宽。
培养方式更贴合社会需求
在此次7所高校联合发布的招生政策中,跨学科培养被多所高校频频提及。如北京化工大学选拔成立20余个学科交叉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科研能力;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以“岐黄国医”为代表的“长学制”教育体系,探索“中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北京邮电大学实施跨学科融合创新的ICT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目前,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所需。”北京邮电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陈伟向记者表示,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尤其强调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跨界能力,因此需要建立多学科渗透交叉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深度融合贯通。
“与此同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对于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使其不仅能够更快地掌握工作中所需的技能,而且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陈伟说。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皓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认为,培养跨学科、交叉型的人才,实际上更加贴合当下社会的实际需求。“传统专业人才培养往往一个专业只培养一类人才,但现在很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需要学生具备多元化的专业背景。许多交叉学科是在时代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近年来,一些“长学制”的专业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今年也有不少高校的招生政策中提出了“长学制”的专业培养模式。如北京交通大学2023年詹天佑“3+5”本博直升试点班继续通过高考直接招生,持续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北京邮电大学未来学院开设的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元班”,2023年增加招生计划100人,并面向绝大多数省份招生。
王皓表示,开设“长学制”是根据具体的专业需求来制定的。而且近几年学校对很多新生和家长进行了调研,发现超过90%的家长和学生希望学生本科毕业以后能进行深造。但他同时强调,这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考察也很严格,要求学生本科阶段要把基础学扎实,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专业选择更注重以人为本
除了跨学科培养、“长学制”设置,各大高校在专业的分配和优化上也“煞费苦心”。为了让专业更具有吸引力,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近几年许多高校一边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一边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开设新专业。如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将新增“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还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招生时充分考虑考生的志愿填报意向,根据各地招生情况,推出了多种专业不调剂政策,并在学生入校后实行较为宽松的转专业政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北京科技大学2023年招生继续实行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允许大类分流后二次申请转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本科普通批次有附条件零调剂和保志愿政策……
王皓认为,专业不调剂实际上更人性化,如果强制性地让学生学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就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本科的专业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深造或就业的方向,甚至可以说决定了学生未来的人生职业规划。因此把学生强行安排到他不喜欢的专业是没有必要的,专业不调剂是出于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考虑,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