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演员汪明荃接受环球时报专访:香港年轻人要学中国历史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纵横艺坛近半个世纪,香港演艺界亲切地称呼汪明荃为“阿姐”。聚光灯外,她也曾上山下乡,在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两个角色上尽职尽责,践行着“未怕罡风吹散了热爱,万水千山总是情”的爱国情怀。作为香港与内地交流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年过七旬的香港著名演员、歌手汪明荃在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时,讲述她对家国的爱与情。
“这样的光辉时刻我终生难忘”
今年,在香港故宫博物馆开馆之际,她站在央视节目《诗画中国》的舞台上,以“开卷人”的身份向大众介绍南宋画家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卷,并和孩子们一起用粤语和普通话朗诵思乡主题的诗词。在汪明荃和学生们的朗诵声中,香港维多利亚港、西贡海等地的唯美风光在画面中一一呈现。
今年75岁的汪明荃“很荣幸见证了内地和香港的发展历程”。“1988年,我被广东省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我又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首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时,香港还没回归祖国,没有自己的代表团,而是附属于广东省代表团。那时包括汪明荃在内的不少香港市民对内地的政治体制不了解。尽管如此,她还是努力地了解和参与。
1998年,汪明荃获委任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通过每年两次的考察,我去了不少地方,心中有很多感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输送了很多技术人才助力内地发展。但现在内地发展速度快得很,像坐飞机、火箭一样!”汪明荃说道。
为振兴粤剧倾尽全力
近年来,汪明荃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的父亲很喜欢京剧,他曾常带我去新光戏院看内地京剧团的演出,我渐渐产生兴趣。后来我到电视台参加工作,常常需要演唱戏曲筹款。机缘巧合之下,我与粤剧演员合演了一出戏,得到大家好评,《888大奖国际》我很受鼓舞,当时就决定学习粤剧。”据汪明荃介绍,后来她又加入香港八和会馆,成为八和会馆首位女主席,并连任多届。
“在英国殖民香港期间,粤剧不受重视,没有政府资助,日渐式微。后来由于香港经济发展,很多大戏院都被改装成商用百货大楼或是超市,只剩下一间民营的新光戏院。这家戏院后来也差点被地产商收购。香港粤剧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亟需支持。”汪明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凭借自己的社会能量和明星效应为粤剧积极奔走,排除万难争取场地。在她的努力下,香港的粤剧地标——新光戏院得以重生,高山剧场也成立粤剧教育培训中心,香港首个戏曲文化表演场地——戏曲中心也终于落成。
汪明荃还关注粤剧演员及从业人员的发展和传承工作。“香港开设了一个演艺学院,其中一个学系就是传统戏曲,培育戏曲人才。除此之外,香港八和会馆也会培育年轻人,为粤剧输送更多新鲜血液。”这些年,汪明荃常带队去内地交流,让他们学习其他戏种的精髓。
汪明荃说:“十多年来,我们培养了约170个学生,其中大部分都已经入职各大剧团。”她还为粤剧发展争取不少权益,比如经费、场地和特区政府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粤剧的社会地位。
香港年轻人“不能困在自己的小天地”
在央视《诗画中国》节目中,汪明荃提到,站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外,看着眼前的香江和维多利亚港,让她想到一句歌词——但求有山水共作证。她说:“就像赵伯驹用画笔描绘他内心的山水,今天,我们也用我们的方式去感受山河。”
这句歌词来自汪明荃所演唱的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首香港电视剧同名主题曲用婉转的曲调搭起香港和内地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一句“未怕罡风吹散了热爱,万水千山总是情”唱响祖国各地。据悉,这部剧是第一部在内地进行大范围播映的香港电视剧。
汪明荃是香港首个拿到电视艺员训练班毕业证书的演员,可以说,她亲历了香港电视剧的发展。“香港这几年影视资源减少,现在内地的影视发展势头比较好。我听说TVB开始跟内地合拍,这是好事,因为大家演出方式不同,合作能够各取所长。”说到这,汪明荃的语气中透出一丝欣慰。
“香港不像内地,从小就有专门的艺术学院培养从业人才。在香港,想要从事演艺道路,必须先从高中毕业,然后再决定自己是否从事艺术行业。香港的文艺从业人员的培养没有内地那么完善的机制。”汪明荃鼓励香港演员去大陆参加文化性比较强的影视作品或综艺,把握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