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0日讯(记者 史思同)近年来监管层面对于贷款业务违规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相关罚单频出。但即便是高压之下,各银行相关违规行为仍层出不穷,贷款资金用途难以把控,而被用来买理财似乎已经成为“常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类操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导致企业信贷资金与部分理财产品出现“利差”,产生套利空间。但这类行为实际上存在资金空转套利问题,一方面会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削弱信贷政策效果;另一方面,信贷资金与理财产品期限错配可能影响企业现金流稳定;同时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企业“套利”也存在一定市场风险。
信贷资金违规购买理财多发
4月10日银保监会披露罚单显示,浙江江山农商行因信贷资金使用《亿博体育彩票》违规等问题被罚185万元,同时3名相关责任人也均受处
具体而言,浙江江山农商行违规行为主要有5条:一、贷款三查不到位,信贷资金由他人使用;二、信贷“三查”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买理财;三、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四、投资业务管理严重不审慎并形成风险;五、被质押股权涉及依法限制表决权,未向监管部门报备且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从行业整体来看,银行贷款业务违规并不是新鲜事,也不止浙江江山农商行一家存在此类问题。
不过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银行发放贷款资金的实际使用问题成为贷款业务违规的一大重灾区,而其中信贷资金被用于理财似乎更是成了一种“常态”。
除了浙江江山农商行“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买理财”外,上述渤海银行被罚的原因就包括“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买理财”,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更是被挪用于“购买本行理财产品”。包括年初1月份嘉兴银行的罚单等等,也都诸如此类。
资金空转套利风险重重
而“贷款资金被挪用于买本行理财”类的操作,对于银行来说,一方面发放贷款能够增加银行信贷业务,有助于完成内部信贷考核指标;另一方面,资金“回流”还能促进本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等。
“但这类行为实际上存在资金空转套利问题。”周茂华指出,此操作一方面会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削弱信贷政策效果;另一方面,信贷资金与理财产品期限错配可能影响企业现金流稳定;同时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企业“套利”也存在一定市场风险。
对于银行普遍存在的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等现象,他分析了多方面原因,一是在近年的经济环境下,银行有扩张信贷需求,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还处于恢复阶段;二是信贷资金使用管理难度本身较大,部分银行信贷资金贷前贷后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同时,信贷资金违规的成本也不足以构成有力震慑。
因此他建议,一方面要持续强化监管力度,提升违规成本;另一方面银行需加快完善分支机构的内部治理,建立合理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合规培训;同时激励分支机构真正研究区域市场需求,创新产品,提升经营能力等。
同时,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也指出,这类违规行为反应出银行竞争压力的增加,出于业绩压力或任务指标等方面原因,加之个别信贷业务员在尽职调查等过程中流于形式所致。因此,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进行有效监管,比如重新梳理银行的内审制度、加强外部监管等;同时银行要增加监管的主动性,打通信贷监管闭环,更多的通过提升技术能力进行监督。
责任编辑:李琳琳